•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5 20:36:30 股吧网页版
双鹭药业的“中年危机”
来源:北京商报


K图 002038_0

  在成立30周年之际,曾以创新药研发蜚声业界的双鹭药业(002038)正遭遇历史性转折。2024年年报显示,双鹭药业2024年净利亏损约7407万元,这也是公司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个年度亏损。曾被视作“国产抗癌里程碑”的来那度胺首仿药,如今为双鹭药业贡献的营收尚不足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产品品类的5%;多款纳入集采的拳头产品销售额同比骤降,叠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缩水约1.78亿元,使得企业转型阵痛愈发凸显。虽然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明波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恢复业绩增长只是时间问题,但从目前来看,双鹭药业的前景还并不明朗。

截图来自于双鹭药业公告

  上市后净利首亏

  对于双鹭药业的投资者来说,公司交出的这份2024年成绩单并不理想。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6.6亿元,同比下降35.15%;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为-7407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资料显示,双鹭药业成立于1994年,并于2004年登陆深交所主板,系北京第一家登陆深交所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专注于基因工程及相关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紧紧围绕疾病谱的变化布局研发、生产和服务领域。经营药品的治疗范围涉及肿瘤、心脑血管、抗感染免疫、代谢病、创伤修复、肝病、肾病及罕见病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双鹭药业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度出现年度净利亏损的情况。据双鹭药业财报,公司自2007年起净利突破亿元,并于2014年达到历史高点6.95亿元。2020—2023年,双鹭药业净利在2亿—5亿元区间波动,始终未低于2亿元。

  今年一季度,双鹭药业再度出现营收、净利双降。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双鹭药业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69亿元,同比下降31.1%;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4597万元,同比下降34.46%。

  5月14日,双鹭药业召开2024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针对投资者关心的诸多问题,徐明波等高管一一作出回应。徐明波提到,2024年,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良好的优势产品储备,强化了公司在抗肿瘤、肝病、抗病毒、代谢调控、心脑血管、辅助生殖等领域的产品优势和发展潜力,并不断拓展新的产品领域,逐步进入糖尿病、眼科疾病等新领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徐明波称,2025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公司将积极适应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变化。

  多款拳头产品销售金额下滑

  2024年,双鹭药业多个重要产品的销售金额均出现下滑。

  双鹭药业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76亿元,合计销售金额占公司销售总额42.69%,目前是公司第一大系列产品群,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7.69%。其中,替莫唑胺胶囊占比28.94%,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0.66%;立生素占比28.71%,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4.45%;三氧化二砷占比10.9%,销售收入同比上升33.32%;胸腺五肽占比9.38%,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7.45%;迈格尔占比7.12%,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1.03%;欣吉尔占比7.01%,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6.1%。这其中,仅三氧化二砷销售收入系同比上升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明星产品来那度胺胶囊,2024年占公司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产品的比重仅为4.89%,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7.22%。

  据了解,来那度胺是美国新基公司开发的口服免疫调节药物,主要用于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2013年,来那度胺获批进入中国,以“瑞复美”的商品名在中国上市,定价高达2799元(25mg/粒)。

  早在2007年,双鹭药业就启动来那度胺研发项目,历时10年完成专利挑战及临床研究,并于2017年底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十年磨一剑,双鹭药业对来那度胺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上市后,双鹭药业又砸下重金进行推广。不过如今来看,随着来那度胺销量骤降,其给公司带来的营收并不及预期。

  此外,2024年,双鹭药业来自抗感染类产品、创伤修复类产品、心脑血管类产品的销售收入也均出现下滑,分别同比下滑48.42%、30.95%、33.92%。

  徐明波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到,公司部分产品进入集采且第九批集采产品2024年3月起陆续执行,致使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此外,部分产品受疾病季节性流行销量波动较大,对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有一定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集采降价冲击,上市药企可以构建双轨制产品矩阵,对进入集采的成熟品种,通过精益化生产降低边际成本,使其成为稳定现金流来源;同时布局高壁垒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及罕见病药物,利用优先审评政策缩短上市周期。此外,公司可以增加对创新药、高端仿制药的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管线;减少对竞争激烈、低门槛、低附加值产品的布局,砍掉低端仿制药开发立项。

  金融资产缩水冲击业绩

  金融资产中的证券投资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双鹭药业2024年业绩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截至2024年末,双鹭药业持有3只股票,分别为复星医药、首药控股、星昊医药。其中,双鹭药业持有首药控股、星昊医药的股份比例均不低,是首药控股的第三大股东,同时是星昊医药的第二大股东。首药控股和星昊医药等均是上市前参与增发或转让获得。

  双鹭药业2024年年报显示,双鹭药业持有的复星医药、首药控股、星昊医药的股份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22.94万元、-1.61亿元、-1614.26万元,合计约为-1.78亿元。

  以首药控股为例,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合计持有首药控股636.43万股股份,2023年,首药控股收盘价为55.19元/股,2024年,首药控股收盘价仅为29.84元/股,由于持股比例较高,对双鹭药业的业绩产生了重要影响。徐明波表示,首药控股目前新产品尚未上市,目前属于投入期,公司认为目前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是暂时的。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持有的证券标的股价变动会影响公允价值变动,后续影响还是要看证券标的的市场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双鹭药业自身的股价表现也不理想,截至5月15日收盘,双鹭药业股价报6.59元/股,总市值67.7亿元。后复权形式下,与2018年历史高点相比,公司股价已跌去逾七成。

  “2024年公司依帕司他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依替巴肽注射液、地氯雷他定片等多个新产品上市,未来潜力产品也有良好的储备,公司持有金融资产未来也有良好的增长潜力,相信随着以上因素的叠加,公司恢复业绩增长只是时间问题。”徐明波如是说。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双鹭药业方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丁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