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立科密刚刚公布了关于其募投项目的重要调整——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新增实施主体、实施地点以及项目延期的议案。这意味着原本计划由单一子公司执行的多个重点项目,将扩展至上市公司本部及其他全资、控股子公司共同推进,并涉及广州、温州、武汉多地布局。这一动作不仅反映出公司对产能和研发资源的战略性重构,也释放出其加速全国化技术协同与市场响应能力的信号。
此次调整主要涉及三大募投项目:“瑞立科密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其中,前两者原定仅由全资子公司瑞立智科在黄埔区永安大道实施,现新增上市公司瑞立科密、温州科密及武汉科德斯为实施主体,实施地点相应拓展至广州科学城、温州滨海园区和武汉光谷。值得注意的是,武汉科德斯为非全资控股子公司,主营ABS、ESC等核心电控制动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将其纳入募投体系,说明公司在强化区域技术分工的同时,也在提升关键业务单元的资本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瑞立科密大湾区”项目还进行了重新论证并宣布延期,虽未披露具体延长期限,但结合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出具的核查意见来看,该调整系基于实际建设进度与市场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审慎决策,不改变投资总额与方向,符合监管要求。
看到这份公告,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只是简单的地址变更或主体增加,而是瑞立科密在构建一个跨区域、多支点的研发制造网络。作为一家在商用车主动安全领域连续十年销量领先的龙头企业,它早已不是单纯的零部件生产商。从现有信息看,其One-Box线控刹车EHB已对接乘用车客户,EMB产品进入装车测试阶段,毫米波雷达也应用于AEBS系统——这些都指向高阶智驾和线控底盘的技术前沿。
在这种背景下,把研发和智造资源分散到广州、温州、武汉三地,更像是在打一场“技术地理战”:广州主攻智能电控总部集成,温州依托长三角制造集群强化生产落地效率,武汉则借力光谷的科技人才优势深化软件算法与标定能力。这种布局既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也为未来可能的客户定制化响应和区域政策红利做了铺垫。
当然,我也注意到公司强调对募投项目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引入非全资子公司时。这一点很关键,毕竟募集资金的安全性和执行透明度始终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但从股权结构看,武汉科德斯虽非全资,但公司可主导运营,风险整体可控。
股价方面,尽管近期微跌0.48%,成交额近亿,显示出一定交易活跃度,但公司基本面并未动摇。管理层也明确回应过,当前股价波动受外部情绪影响较大。在我看来,这次募投调整恰恰说明企业没有被短期市场干扰,而是在扎实做长期投入的准备。对于真正关注汽车电子国产化进程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动作值得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