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股份(SZ000833)$ $天华新能(SZ300390)$ $宁德时代(SZ300750)$
在锂资源的资本江湖里,天华新能曾是个“抬不起头”的角色。上一轮锂牛市,同行们靠着锂精矿涨价赚得盆满钵满,它却因缺矿被上游吞掉大半利润,被市场归为“没矿的锂企”,无人问津。

可2025年的秋天,这片江湖突然炸开了锅——“宁王”宁德时代砸出26亿,抢着要做天华新能的第二大股东。这在当时的锂行业,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下一块巨石,所有人都在问:锂盐企业里比天华新能有矿、有产能的不在少数,宁德时代为何独独选中它? 更离奇的是,这笔股权转让价比二级市场低了19%,宁德时代像拿着“折扣券”入场,天华新能的实控人裴振华夫妇又为何愿意“贱卖”股份?
时间拨回2025年10月31日晚,天华新能的一则公告划破了资本市场的宁静:实控人裴振华夫妇要转让1.08亿股给宁德时代,涉及12.95%的股份,总价26.35亿。交易完成后,宁德时代持股13.54%,离第一大股东仅差5%。

起初,不少人觉得这只是一场普通的“资本联姻”——宁德时代有钱,天华新能缺资金,各取所需罢了。但细想之下,疑点重重:如果只是缺钱,天华新能大可找其他资方;如果只是布局锂盐,宁德时代为何不选合作多年的德方纳米,或是资源更优的雅化集团?

要解开这个谜团,得先看看宁德时代2025年的“反常”操作。在此之前,它已许久没有如此大手笔,上一次像样的资本运作还是2023年豪掷千金拿下斯诺威锂矿。但2025年,它不仅盯上了天华新能,还花25.63亿控股江西升华——这家企业手握第四代铁锂材料技术,是神行电池、短刀电池的关键支撑。
一个清晰的逻辑浮现:宁德时代的投资,瞄准的是“独门技术”。顺着这个思路再看天华新能,你会发现它绝非表面上的“锂盐生产商”那么简单。天华新能旗下有个子公司叫宜锂科技和埃米特,这里藏着一个关键细节:它的技术靠山是中科院物理所和天目湖储能技术研究院,下游直接对接固态电池“头部电芯企业”——这“头部企业”的身份,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宁德时代。
子公司江苏宜锂聚焦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开发的中/高镍高电压三元正极、钴酸锂等多款产品已实现量产,这些产品适配高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场景,凭借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竞争力,为下游电池企业提供了关键的材料支撑。在2025年9月高调宣布:要投11.2亿建设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规划了19000平方米的车间,年产能5200吨。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的中试生产线已经投产,全面达产后年产值能超8亿。
埃米特则在新材料技术上另辟蹊径,通过独特的掺杂、包覆、结构和缺陷调控技术,成功开发出富锂锰基和尖晶石镍锰酸锂正极材料。这些材料在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已向多家头部电池客户送样并获得合格评价,目前已实现部分产品销售,逐步打开市场局面。
宜锂科技作为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研发企业,已与多家行业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例如,其与苏州埃米特材料科技、合源锂创等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材料产业化应用。

合源锂创(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月3日,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是一家专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2024年,公司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由瑞泰新材、淮安国资等机构联合投资。公司已成功研制能量密度达350-600Wh/kg的固态电池产品,并通过多项安全测试。

更劲爆的是,天华新能在机构调研中还“透了底”:他们不光做正极材料,还前瞻性布局固态电池赛道,开展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核心原料硫化锂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其具备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工艺技术能力,以低成本的锂盐、硫盐为原材料,设计短流程工艺完成高纯硫化锂制备,产品纯度高达99.9%,杂原子含量极低,在成本和性能上双重具备竞争力,为硫化物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奠定了关键原料基础。现在,核心专利已经申请,工艺包也有了,部分样品送客户并通过测试。
听到这里,答案呼之欲出:宁德时代一直公开力挺的固态电池路线,正是硫化物路线。也就是说,天华新能不仅在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上有现成产线,还在最关键的电解质环节有突破——宁德时代的26亿,根本不是投给锂盐企业,而是提前锁定固态电池的上游关键材料!它要在固态电池赛道提前卡位,把核心供应链牢牢攥在手里。
那天华新能为何愿意分享如此重要的技术筹码?看看股权结构就明白了:交易后,裴振华夫妇仍持股18.87%,是第一大股东,控制权没丢。宁德时代作为第二大股东,能带来的不仅是真金白银,还有固态电池的下游订单、技术协同,甚至是行业资源——对天华新能而言,这是抱上了“大腿”;对宁德时代而言,是在固态电池的未来战争中,先一步筑起了护城河。

至于那19%的折价,哪是什么“贱卖”,更像是双方心照不宣的“投名状”:宁德时代用折扣表诚意,天华新能用技术赌未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入股,而是新能源行业下一轮竞争的布局信号。
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天华新能的硫化物电解质何时能规模化量产?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何时能真正装车?这些答案,才是决定这26亿是否能成为“双赢赌注”的关键。在固态电池的浪潮下,这场资本与技术的联姻,究竟会掀起怎样的波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