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赛药业新药获FDA批准,长春高新能否借势突围?
老铁们,今天咱们聊聊长春高新旗下金赛药业的新动态——其自主研发的双抗ADC药物GenSci143获得FDA临床试验批准。这事儿看似只是例行公告,但背后藏着几个值得玩味的信号。
技术含金量:双抗ADC的“精准打击”优势
GenSci143可不是普通抗癌药,它同时靶向B7-H3和PSMA两个肿瘤标志物,相当于给导弹装了双重制导系统。从补充材料里其他双抗药物的临床数据看(比如治疗鼻咽癌的伦康依隆妥单抗),这类设计对晚期实体瘤确实可能带来突破。尤其前列腺癌和肺癌这两个适应症,都是患者基数大、现有疗法效果有限的领域。如果后续临床数据漂亮,想象空间不小。
国际化野心的关键一步
注意,这次是FDA直接批准境外临床试验,不是简单的国内申报。对比补充材料里提到的GenSci128片(仅在中国获批试验)和GS1-144(中美同步推进),能看出金赛在策略调整——把拳头产品优先推向监管更严的欧美市场。要知道,去年上海刚出台政策鼓励药企“出海”,最高给2000万支持。这种转向既规避国内卷临床资源的红海,又能提升估值溢价。
管线厚度与风险平衡
从多平台新闻可见,金赛近期密集披露了GenSci098、GenSci142等多款新药进展,覆盖甲亢、绝经症状等大病种。这种“广撒网”策略虽能分散单一管线失败风险,但也暴露隐忧:靶点同质化(如B7-H3在多款产品重复出现)、临床资源分散。尤其双抗药物研发成本高,参考“双十定律”(十年十亿美元),长春高新现金流能否支撑值得观察。
市场情绪的微妙变化
二级市场对biotech消息向来敏感。去年8月GenSci143在国内获受理时,股价曾短暂冲高但很快回落,说明资金对“故事”审美疲劳。这次FDA背书或许不同——毕竟美国对创新药估值更高,若能进入II期,合作授权(license-out)的可能性将打开。但要注意,目前全球ADC赛道已有数十个同类竞品在厮杀,最终还得用数据说话。
老炮儿建议
医药投资最忌“听风就是雨”。管线进度、适应症选择、海外布局这些要素长春高新都踩准了节奏,但生物药的“黑匣子”特性决定其高波动性。各位不妨关注两个节点:一是该药物中美临床入组速度,二是后续是否出现大药企合作意向。记住,临床前风光、III期折戟的例子太多了,利润舱底扎实前,别轻易All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