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的GenSci142胶囊国内生产药品注册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这个消息在2025年10月21日悄然释放,却可能成为公司创新转型路上的关键一步。
根据公告,金赛药业已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受理通知书》,意味着这款名为GenSci142胶囊的新药正式进入临床试验审批流程。该药物是一款针对加德纳菌的重组裂解酶,技术路径颇为前沿:通过生物信息学从噬菌体中筛选出特定序列,进而表达出能直接破坏细菌细胞壁的酶蛋白,实现对致病菌的快速裂解。与传统抗生素相比,这种“精准制导”的杀菌方式理论上具备起效快、不易产生耐药性、可清除生物膜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局部感染治疗。
这并非长春高新近期唯一的研发进展。就在同一时间段,公司接连披露多个创新药项目获得国内外监管机构认可:GenSci139注射液获批开展晚期实体瘤临床试验;GenSci143注射液不仅在国内获受理,还成功拿到美国FDA的临床试验受理通知;此外还有多款疫苗和新型制剂陆续推进。这些密集的动作,集中指向一个事实:长春高新的研发管线正在从以生长激素为主的传统格局,向多元化、国际化、前沿化的创新药体系加速切换。
作为长期关注医药行业的观察者,我看到的是一个企业在压力下的战略重构。尽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超四成,主营收入也略有下滑,但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并未松懈。金赛药业作为核心利润来源,正试图用创新驱动第二增长曲线。而GenSci系列项目的密集突破,尤其是BsADC(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平台在海外获得认可,说明其技术路径开始得到国际监管层面的初步验证。
当然,一个“受理”不等于成功上市,后续仍需经历严格的临床验证过程。但从产业趋势看,抗菌新机制、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性疫苗等方向正是全球生物医药的重点赛道。长春高新若能在其中几个节点实现成果转化,就足以重塑市场对其估值逻辑。
所以在我看来,当前股价的短期波动或许反映了部分资金对业绩承压的担忧,但更应注意到这家公司在研管线所积累的潜在动能。当一家企业能在短时间内连续推动多个高壁垒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它的底层创新能力已经不言自明。未来两三年,将是检验这些“种子”能否长成参天大树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