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5 21:10:50 股吧网页版
长春高新20年首现营收净利双降,生长激素红利消退转型突围待考|财报异动透视镜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杨燕

K图 000661_0

  对于当下长春高新的投资者来说,得到一份营收、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的“成绩单”,实在是一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是长春高新近20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增速双双下滑,即使是在过去几年集采的重压下也未曾如此“狼狈”。财报显示,长春高新过去一年实现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134.66亿元和25.8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7.55%和43.01%。

wps_doc_0(1).jpg

  一家营收过百亿元的公司,净利润降幅超过40%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大大缩水。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报而来的一季报同样延续了颓势,2025年长春高新营收及净利润再度双降,其中净利润同比降幅达44.95%。

  “增长神话”破灭,“多元化”道路前途未卜

  如果说年报的净利润跌四成是个坏消息的话,那么一季报的净利润同样下跌超40%可能意味着“坏消息”将延续成为长春高新的常态了。

  过去两年内,受生长激素行业集采和监管等消息影响,长春高新多次出现暴跌现象,股价已从2021年高点497.54元/股跌至发稿前的85.24元/股,跌幅逾80%。

  长春高新主营业务分为生物制品、疫苗、中成药和房地产四大板块,但其主要业绩都来自子公司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类产品,当然,金赛药业的业绩变化同样决定着长春高新的“成绩单”起落。

  以最新的一季报数据为例,金赛药业在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26.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35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38.31%。而长春高新一季度营收为29.97亿元,净利润为4.73亿元,可以看出,金赛药业是长春高新营收和净利润的核心支撑,为其贡献了超过100%的净利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金赛药业都面临着单品独大的问题,尤其是随着生长激素集采、同行同类产品上市等外部环境的变化,长春高新增长压力加大,生长激素持续了十余年的增长红利正在消退,转型迫在眉睫。

wps_doc_2(1).jpg

  早在2023年的投资者交流中,金赛药业总经理金磊在说明会上就表示,未来要对标强生,走多元化路线,在5年内将生长激素贡献率降到60%,10年内降到30%,构建一系列包括增肌减脂、医美、运动医学等领域的产品布局的战略思路。

  从最新披露的财报来看,目前涉及的各个领域产品面世的倒是不少,但卖不卖得动,销量好不好尚需时日体现,至少当下挑起业绩大梁的主角还是金赛药业和它的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又被称为“增高针”,目前国内生长激素绝大部分应用还是集中在儿童矮小症上,公开数据显示,每年新出生的1600万新生儿中,矮小症儿童大概占同龄人的3%,此外,生长激素对于成人领域的烧伤、心衰、抗衰等领域也有一小部分涉及。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长春高新在生长激素扩充适应症上同样下了不少功夫,目前金赛药业人生长激素粉针和水针适应症已增加到11种,长效水针适应症有3种,但从结果来看,短期内对于提升业绩表现的帮助并不大。

  格局重塑竞争开启新阶段

  过去一年,生长激素赛道风云暗涌,特宝生物的怡培生长激素注射液、维昇药业的隆培促生长素以及诺和诺德的帕西生长素注射液先后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上市申请,天境生物的伊坦长效生长激素也于2024年12月9日提交了上市申请。

  2025年初,多次递表上市的维昇药业通过聆讯,准备在香港上市,随后安科生物宣布拟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3100万美元(约2.18亿元)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其股份,促进与维昇药业建立密切的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蜂拥而出的产品,愈加有竞争力的“新面孔”,原本的格局被打破,新的发展态势又会是怎样?

  “在去年几款新产品获批之前,国内长效生长激素市场已经将近十年没有新品上市了。”一位医药行业从业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其看来,生长激素赛道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仍有很大空间,过去大众对于产品副作用的一些担忧,正折射出行业产品求新求变的现状,竞争加剧并不是坏事。

  原本的行业壁垒被打破,入局者越来越多,这也从侧面说明生长激素仍然是门好生意,只不过接下来谁能吃到最大的蛋糕就很难说了。

  目前国内生长激素绝大部分应用还是集中在儿童矮小症上,此前曾多次因“身高焦虑”而引发市场热议。身材矮小这个疾病并不会严重影响生命健康,且医保占比极低,超过90%的产品是患者自费。生长激素从出现至今经历了5代革新之后,目前市场上生长激素产品主要分为三类:粉针、水针和长效针型。

  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还是粉针和水针,粉针是将生长激素原液通过冻干技术转变为粉末状态,注射前需将药物溶解,而水针则省略了这一过程。粉针相对便宜一些,每年治疗费用在2万—3万元,水针则需要4万—5万元/年。

  相对于粉针,水针活性更高,抗体发生率更低,使用便利性也优于粉针,病人可以直接在家里自行注射,可以看成粉针的优化版本,长效针型和前两者相比最大的差异是使用频率。

  考虑到生长激素适用人群多为处于发育期的儿童,且使用期往往在一年以上,长效制剂无疑极大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

  一位内分泌科医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和其他急性病症不同的是,内分泌相关的大多数为慢性病,粉针是较为经济划算的选择。该医生同样强调,生长激素的患者多为儿童,长期打针可能会引发焦虑,需要家长耐心引导。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2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高达82%的患者每周至少遗漏一次每日注射。在一项针对110名儿童的独立研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平均每周遗漏一次以上的注射。每周遗漏一剂以上的患者,与平均遗漏不超过一剂的患者相比,患者的生长素评分的变化在临床上呈现相关降低的趋势。

  只需每周使用一次的长效生长激素制剂显然是这一庞大市场的未来努力方向。

  长春高新在财报里提到,2024年度生长激素长效剂型收入占生长激素产品比例提升至32%左右,2025年一季度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5%左右。

  不过,过去一年接连上市的几款产品几乎都是长效制剂,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中,这家曾因生长激素成为“东北药茅”的老牌药企还能重现辉煌吗?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