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宇薇
4月21日,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高新”)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下降43.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30亿元,同比下降37.32%。
对于业绩变动,长春高新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业绩波动是企业主动推进战略转型、加大创新投入的阶段性体现。公司正经历从‘单一爆品’向‘多元化创新’的关键转型期,短期虽面临阵痛,但创新布局已初见成效。”
优化产品结构
2024年,长春高新积极推进战略转型,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搭建“自主研发+合作引进”双轮驱动模式,积极布局院内院外双渠道建设,努力将社会需求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
年报显示,2024年,长春高新研发投入达26.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2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19.97%;其中,研发费用为21.67亿元,较上年增加25.75%。
作为全球少数拥有粉针剂、水针剂、长效水针剂三代生长激素产品的企业,长春高新相关产品目前获批的适应症已达12项,并一直稳定保持着国内市场占有率的领先地位。截至目前,长春高新24款重点产品共28个适应症进入临床阶段,其中包括9款1类创新药。
上述长春高新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新产品线不断丰富拓宽,正努力通过多元化布局推动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这一战略转型已初见成效,多个新上市的产品预计逐步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深耕生物医药行业的同时,长春高新已构建覆盖药物全生命周期的AI赋能体系。依托自主研发的AI计算生物平台GenMOL,将AI技术深度应用于靶点发现、分子设计、制剂研究、工艺优化及临床研究等核心环节。公司开发的智能科研助手GenAIR,结合自研大语言模型与海量文献数据库,显著提升了药物研发效率。通过与参股公司合作,利用AI大模型成功设计出全球首款耐碱单域抗体,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款经大模型设计且进入5000升放大生产、落地应用的蛋白质产品的开发。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承压下,长春高新仍加大研发投入,显示出公司对创新研发的重视和决心。在药企国际化进程中,AI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I技术能够深度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极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和成功率。对于长春高新这样的创新药企而言,AI技术不仅有助于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还能帮助公司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提升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打开成长空间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长春高新仍坚定长期发展战略,其信心源于多元化布局。
长春高新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6元,现金分红总额10.47亿元,叠加此前以现金为对价集中竞价回购注销的4.20亿元共14.67亿元,分红及回购金额占2024年净利润的56.81%。
从公司上市至2024年底,长春高新累计现金分红37.47亿元,集中竞价回购12.20亿元,合计49.67亿元,这已达除并购增发外公司各类募集现金总额31.19亿元的159.25%。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股东回报,通过持续优化的分红政策和市值管理举措,切实提升股东回报水平。公司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股东回报机制,在兼顾业务发展资金需求的同时,通过稳定的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多种方式回馈投资者。”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长春高新通过旗下核心子公司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构建起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赛药业”)已形成横跨儿童健康、女性健康、内分泌及代谢疾病、肿瘤治疗、体重管理和皮科医美等领域的多元化产品集群,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升研发效率和商业化能力,实现创新成果向经营效益的高效转化。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建立了贯穿研发全流程的项目管理体系,从早期规划到临床研究实施全周期管控,显著提升研发效率。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长春高新正积极探索推进相关在研创新产品的国际化授权合作,寻找潜在的国际大型药企的合作机会,推动国际化战略落地。2024年,金赛药业海外销售收入实现突破式增长,同比增长高达454%。其中,阿尔及利亚等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增长点。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春高新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入推进国际化布局,加速多元化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未来,公司在保持生长激素产品优势的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多元驱动的创新药布局。通过精细化管理、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和投资价值,构建高科技、高壁垒的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