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辉科技(300423)的潜在利好可从业务转型、政策支持、资本运作及股东信心等多维度展开,具体分析如下:
一、业务转型成效显著,新能源领域打开增长空间
氢能全产业链布局落地公司通过参股投资与自主经营结合,已覆盖制氢设备(千标方碱性电解槽)、加氢设备、氢能核心电气设备及氢能源车运营平台。2024 年氢能业务预计贡献收入 1.3-1.5 亿元,订单量达 40-50 套,国内市占率约 4%。参与的油电氢一体化综合能源站项目获政府审批,2025 年启动建设后将带动设备销售与运营收入双增长。此外,公司正推进欧洲 CE 认证,计划下半年以代工形式出口海外,重点布局法国及欧洲本土项目,预计毛利率超 30%。
储能与光伏业务规模化突破
- 熔盐储能:通过参股赫普能源,切入火电灵活性改造领域。赫普能源的国能龙山电厂 600MW 抽汽蓄能熔盐储热项目已投运,使机组调峰能力提升 100MW,年消纳新能源 5.2 亿千瓦时,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际领先水平” 鉴定及国家能源局首台(套)认定。
- 光伏工程:2024 年宁夏中卫项目成为首个亿元级光伏工程,华南区域承接多个分布式项目,形成 “三北集中式 + 华南分布式” 双线布局。
新材料业务技术壁垒突出与瑞士 Bsvolt 公司合作的高性能纳米锂电池材料项目已开工,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2 万吨纳米正极材料及 10 万吨正负极材料产能,产品瞄准全球市场,预计 2025 年进入量产阶段。该技术依托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成果,目标缩短与特斯拉干法电极技术差距,有望填补国内高端材料空白。
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多重资金工具保驾护航
新能源政策导向明确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136 号文)推动 “市场驱动 + 政策协同” 模式,超长期特别国债(1.3 万亿元)、专项债及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支持氢能产业链、储能设施及跨区域电网改造。昇辉科技的氢能设备、熔盐储能及光伏项目均符合政策支持方向,有望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
区域战略叠加市场机遇华东、华南等负荷中心对智能电网存储技术需求旺盛,预计 2025 年华东市场规模达 580 亿元,华南达 420 亿元。公司智能电气业务在市政、轨道交通等领域拓展顺利,已进入越秀、中铁、中交等客户供应链,客户多元化战略见效。
三、资本运作加速,战略并购增厚业绩
收购赫普能源提升竞争力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赫普能源控制权。赫普能源 2023-2024 年净利润稳定在 1.1-1.2 亿元,在火电灵活性改造领域市占率领先,拥有核心专利技术。交易完成后,将显著增强新能源业务盈利能力,预计 2025 年并表后贡献净利润超 1 亿元。
昇辉科技其它主要参股公司的股权结构
2.1. 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
参股比例:昇辉新能源(昇辉科技全资子公司)持股 5.7857%。
业务领域:氢液化装备研发与制造,国内唯一实现 1 吨 / 天氢液化装备量产的企业,技术应用于 “长征八号” 火箭发射,核聚变领域(如 3KW@4.5K 氦制冷机)等高端场景
上市前景:2025 年 8 月完成亿级 A 轮融资,引入国家级产业资本,计划 2026 年启动科创板 IPO。技术壁垒高(拥有 22 项专利)。
2.2 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参股比例:8.3%。
业务领域:氢燃料电池重卡整车制造,国内氢能重卡市占率超 30%,客户包括中国重汽、中通客车。
上市前景:曾计划 2022 年 IPO(估值 70 亿元),但因业绩下滑(2024 年净利润 - 0.6 亿元)搁置。2025 年获美锦能源(持股 42.67%)注资,拟通过资产重组借壳上市。
2.3 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
参股比例:6.42%(通过昇辉新能源投资 1 亿元)。
业务领域: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国内市占率约 15%,与巴拉德动力技术合作紧密。
上市前景:2025 年 8 月获证监会 H 股 “全流通” 备案,计划 2026 年 Q1 在港股主板上市,预计募资 25-30 亿港元,估值约 150-180 亿港元(参考 2023 年 Pre-IPO 估值 120 亿元)。
2.4 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参股比例:9.49%(通过昇辉新能源投资)。
业务领域:膜电极(MEA)研发与生产,国内唯一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企业,产品供应国鸿氢能、亿华通。
上市前景:计划 2026 年申报科创板 IPO,估值约 80-100 亿元。
2.5 赫普能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股比例:拟通过发行股份收购 85% 股权,交易完成后实现控股。
业务领域:火电灵活性改造、熔盐储能,国能龙山电厂 600MW 抽汽蓄能项目获 “国际领先水平” 鉴定。
上市前景:原计划 2021 年创业板 IPO(估值 80 亿元),后因业绩下滑(2024 年净利润 1.12 亿元)终止。昇辉科技收购后,可能先整合至上市公司体系,分拆独立上市须看公司后续安排。股东增持彰显长期信心2025 年一季度,股东隋启海增持 50.07% 至 270.7 万股,新进股东李青持股 200 万股,反映对公司转型前景的认可。管理层虽在亏损期仍维持较高薪酬(2024 年 “董监高” 薪酬 922 万元),但通过债务重组大幅降低地产坏账风险,2024 年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90%,显示战略调整决心。
四、持股增值预期逻辑清晰
估值修复空间显著公司当前市值约 37 亿元(2025 年 9 月 30 日数据),对应 2024 年的 PS(市销率)约 2 倍,显著低于电气设备行业平均 PS(6.5倍)及新能源板块 PS(8 倍)。若 2025 年氢能、储能业务放量,叠加赫普能源并表,净利润有望转正,驱动估值向行业中枢靠拢。
流动性改善与资金流入2025 年 9 月 21-30 日,公司股票成交额达 10.3 亿元,日均成交超 1 亿元,较上半年日均成交额(约 0.5 亿元)翻倍。随着新能源业务落地及重组进程推进,预计吸引机构投资者配置,进一步推升股价。
资产重估与技术溢价熔盐储能、纳米锂电池材料等技术储备具备稀缺性,若相关项目通过示范验证并实现商业化,公司可获得技术溢价。参考氢能设备商亿华通(PS 14 倍),昇辉科技合理 PS 区间应为 6-8 倍,对应市值 120-160亿元,较当前存在 225%-332% 增值空间。
结论
昇辉科技正处于战略转型关键期,氢能、储能、新材料三大业务已形成 “技术 + 资本 + 政策” 三重驱动,叠加赫普能源并购及股东增持,长期增长动能明确。短期需关注 2025 年 Q3 氢能订单落地、熔盐储能项目拓展及重组审批进展,若上述节点顺利推进,股价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的双重修复,具备较高的中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