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三季报双降,白酒行业集体承压
泸州老窖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231.27亿元,同比下滑4.84%;归母净利润107.62亿元,同比下降7.17%。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66.74亿元,下滑9.8%;净利润30.99亿元,降幅达13.07%。这份成绩单不仅刷新了公司近年来的业绩低点,也与整个白酒行业的整体颓势相呼应。正如《每日经济新闻》所评,这可能是白酒行业近十年来的“最差季报”。
从产品结构看,高端酒国窖1573受政商务消费场景萎缩影响较大,尤其是高度产品承压明显;相比之下,中档的特曲系列和大众价位的老字号特曲、头曲等表现相对稳健,甚至实现增长。区域上,华北市场因主打低度国窖,表现较为稳定。但整体来看,高端白酒仍处于调整周期,渠道去库存尚未完全结束。
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小幅下滑0.95个百分点至87.17%,销售费用率则上升1.74个百分点至13.5%,反映出企业在需求疲软环境下加大市场投入以稳份额的策略。尽管净利率有所承压,但合同负债达38.38亿元,环比增加,说明经销商打款意愿尚可,渠道并未彻底崩塌。
我看泸州老窖:短期阵痛,未必预示长期衰落
说实话,看到泸州老窖这份数据,我心里并不意外。我关注这家公司有一段时间了,其实从去年开始,它的动销就出现了放缓迹象。这次三季报的下滑,更像是行业大环境下的必然结果,而非企业个体失控。
光大证券下调了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测,但我注意到他们依然维持“买入”评级——这说明专业机构并没有悲观到底。真正让我在意的是,在行业整体低迷时,泸州老窖的合同负债还能保持稳健,现金流也没有出现断裂风险。要知道,先款后货的模式是白酒企业的核心优势之一,只要这个链条没断,基本面就不会塌。
更值得思考的是行业逻辑的变化。过去十年,白酒靠提价和渠道扩张实现高增长,但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我认为,当前的调整其实是挤泡沫的过程,反而有利于头部企业夯实渠道、优化结构。就像当年茅台在2013年危机后崛起一样,每一次深度调整,都可能重塑格局。
虽然主力资金今日净流入1.45亿元,股价也站上134元,短期技术面显示多方占优,但我认为现在谈反转还为时过早。真正的回暖要看终端动销是否恢复,特别是高端宴请和商务送礼场景的复苏节奏。
不过话说回来,当所有人都在看空的时候,也许正是重新审视价值的时机。这份“难看”的报表背后,藏着一个正在主动调整、没有的企业。在我看来,这样的坦诚,比虚高的增速更有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