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刚刚发布了一则公告,控股股东太和先机部分股份完成了解除质押与再质押的操作——5200万股解除质押的同时,又新质押了1500万股。这一进一出之间,不仅牵动市场神经,也再次将这家老牌房产服务企业的资本运作推到聚光灯下。
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此次解质的5200万股原质押给浙商银行北京分行,起始日为2024年6月11日,已于2025年11月19日完成解除。几乎同步,太和先机又向珠海峰瑞投资合伙企业质押了1500万股,用途为融资,质押期限至办理解除登记为止。从数据来看,本次操作后,太和先机累计质押股份数降至2.38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由66.9%下降至57.9%,整体质押率有所缓解,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谢勇本人持股1500万股且全部为高管锁定股,未参与质押。目前太和先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18.09%的股份,其中已质押部分占总股本的10.10%。公司在公告中强调,控股股东资信良好,还款来源明确,不存在平仓风险,也不会对治理结构造成重大影响。
看到这里,我其实松了一口气。毕竟在当前不少房企仍深陷流动性困境的背景下,能主动降低质押比例,说明股东至少在做“减压”动作。虽然新增1500万股质押看起来像是“借新还旧”,但结合其合作方变更(从银行转向私募机构),不排除是出于债务结构调整或优化融资成本的考量。
更让我关注的是公司的基本面变化。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6.81%,但归母净利润却暴涨近四倍,达到4232万元。这种背离式增长,大概率依赖非经常性损益或成本压缩,可持续性需要打个问号。不过,公司在华为生态、数字经济、鸿蒙系统等方向的布局确实在推进,尤其是与华为云的战略合作,正在尝试把VR看房、智能租赁等场景落地,这或许是未来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但现实也不容乐观。主力资金已连续三天净流出,行业整体也在被减持,筹码分散,缺乏控盘力量。股价今天收于2.89元,刚好踩在技术支撑位上,MACD出现金叉,短期或有反弹机会,但若无法放量突破,可能还会继续震荡探底。
在我看来,我爱我家现在走的是一条“概念突围+轻资产转型”的路子。它不再只是个中介品牌,而是在努力讲一个数字化居住服务的故事。这个故事能不能被资本市场真正买账,还得看后续收入结构能否改善,科技投入是否转化为实际盈利能力。眼下这场质押调整,更像是风暴边缘的一次微调——没恶化,但也远未到乐观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