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天目要“卖身”换钱?
航天发展(000547)的孙公司航天天目拟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增资扩股,引入外部投资者。这一动作看似常规资本操作,实则暗藏变局——交易完成后,航天发展子公司航天新通可能失去对航天天目的控股权,后者也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这意味着,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商业航天平台,或将从“亲儿子”变成“参股公司”。
此次增资以公开挂牌方式进行,最终投资方和金额尚不确定,但公告明确指出:航天新通放弃优先认缴权,态度已十分清晰。航天天目作为“天目一号”星座的实施主体,承担着低轨气象数据采集的重要任务,去年初已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是国内首个实现该突破的商业卫星项目。然而,光环之下是沉重的财务现实:截至2025年5月,公司净资产仅13.2亿元,前五个月营收不足20万元,亏损却高达4335万元。
商业航天的钱烧到哪了?
看到这个数字,我其实并不意外。我一直认为,商业航天不是快钱生意,而是长期投入的“耐力赛”。航天天目要做星座组网、技术研发、数据服务闭环,哪一环都不便宜。财报显示,其2024年底借款余额已达4392万元,资金压力可见一斑。这次引入战投,本质上是一次“输血式突围”。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联交所披露的遴选条件:优先考虑能提供产业链协同、战略资源支持的投资人,且持股期限较长者优先。这说明航天发展不想简单“套现”,而是希望找到真正能帮航天天目活下去、走得远的伙伴。毕竟,在当前中国民营航天普遍面临“首飞易、复用难、盈利更难”的背景下,单靠母公司输血不可持续。
而市场对此反应剧烈——此前因商业航天概念连续五日涨停的航天发展,在消息公布后当日即跌停。龙虎榜显示,机构大举出货,游资趁势离场,主力资金五日净流出超16亿元,说明短期炒作逻辑正在瓦解。
我怎么看这一布局?
说实话,我对这次操作持谨慎乐观态度。放弃控制权不等于放弃价值。如果真能引入具备产业背景、有耐心的长期资本,让航天天目独立发展、加速商业化落地,未尝不是好事。尤其在2025年中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有望突破的关键节点,整个商业航天生态都在等待成本下降带来的爆发拐点。
但我也有担忧:目前公司三项现金流全为负,ROIC偏低,毛利率还在下滑,基本面支撑较弱。短期股价受情绪驱动明显,RSI已出现死叉,BIAS正乖离率过大,技术面已有回调风险。
我认为,真正的看点不在是否并表,而在航天天目能否借此次引资完成从“科研项目”向“可持续商业模式”的跃迁。若能如此,哪怕只保留部分股权,未来回报也可能远超当下控制权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