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发展控股孙公司航天天目启动公开挂牌增资扩股程序,这一动作发生在公司股价经历五连板后出现跌停的敏感时点。根据公告披露,本次增资完成后,航天发展子公司航天新通可能不再是航天天目的控股股东,航天天目也可能被移出合并报表范围。
从财务数据观察,航天天目确实面临资金压力。截至2025年5月,该公司总资产5.4亿元,负债4.1亿元,前五个月营收仅19.81万元,净亏损却高达4335.32万元。这种收入规模与亏损幅度之间的巨大反差,揭示了商业航天领域的高投入特性。回顾2024年全年,航天天目营收582.08万元,亏损8544.99万元,持续扩大的亏损态势显然需要外部资金注入。
航天天目作为天目一号星座项目的实施主体,其技术价值不容小觑。资料显示,天目一号星座已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截至2024年5月,公司已完成22颗天目一号掩星研制生产及发射,成为国内首个接入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系统的商业卫星。这些技术突破与市场准入,构成了航天天目的核心资产。
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的遴选方案中,对意向投资人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能在业务上形成互补推动作用,协助完善产业链布局,并为增资人主营业务发展提供战略、产业资源支持;同时承诺较长持股期限的投资者将获得优先考虑。这些条件显示,此次引战更注重战略协同而非单纯财务投资。
资本市场对航天发展的热情此前已充分显现。11月14日至11月20日,公司股价实现五连板,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和游资博弈激烈。11月20日,两个机构席位合计买入超2亿元,而游资席位中国银河证券大连黄河路营业部单日买入1.84亿元,市场传闻该席位属于知名游资陈小群。然而这种炒作热度在11月21日迅速冷却,股价跌停收场,单日成交52.51亿元,换手率高达25.99%。
此次航天天目引战的时间节点值得玩味。在股价经历大幅波动后推出孙公司增资计划,且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这种安排背后的战略考量引人深思。航天发展在公告中强调,增资是为了满足航天天目业务发展资金需求,加速推进市场拓展、技术研发和星座建设,加快形成商业闭环。但从股权结构看,引入新投资者后,现有股东权益将被稀释,航天发展对这家技术型孙公司的控制力可能减弱。
商业航天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持续的资金投入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航天天目截至2024年底的借款余额为4392万元,结合其亏损态势,对新增资金的需求确实迫切。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带来产业资源,这种安排符合商业逻辑。但控制权可能变更的代价,以及后续业务协同的实际效果,仍有待市场检验。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