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裕重工(SZ300185)$ 在获得70亿融资额度之后,又获准10亿中期票据,手握80亿资金的它,如同蓄势待发的巨轮,即将开启新的航程。
这笔巨额资金的注入,不仅是对企业实力的认可,更承载着通裕重工对未来发展的雄心壮志,预示着其在战略布局、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将有大动作。
尽管股东结构可能变化,但通裕重工“1122”战略(一航、一高、两海、两新)未变。
依托与清华四川院的合作,在高温合金材料、精密锻造工艺等领域突破,目标切入航空发动机结构件、航天装备部件等市场。
此前成立的航空航天事业部将获得大量资金支持,加速技术转化与产能建设。
有助于强化科技研发与军工、商用航空市场准入,加速“航空航天”战略落地。
通裕重工一直深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此次获得的巨额资金,将助力其在该领域进一步突破。
公司成立铸钢事业部,整合资源打造大型高端铸钢件生产线,在能源装备、海工石油等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通裕重工可以加大在高端铸钢与核装备产能扩建上的投入。
7万吨压力机等“大国重器”相关项目的后续研发与应用,强化大型铸锻件在核电、海工等领域的竞争力。
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对核电汽轮机高压外缸、水电核心部件等高端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站稳脚跟,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在新能源成为全球发展趋势的背景下,通裕重工也将目光聚焦于此,计划将新能源领域打造为企业发展的“压舱石”。
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裕重工利用自身14MW级大规格风电转子房生产能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80亿资金将为其海外市场拓展提供有力保障,用于在海外建立销售子公司和本地化生产基地,开展客户认证工作,搭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此外,资金还会投入到储能与核电关联领域的研发和产能建设中,抓住“双碳”政策机遇,巩固在清洁能源装备领域的优势,实现新能源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通裕重工拿到80亿资金,是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这笔资金将被用于高端装备制造升级、新能源业务拓展、技术创新以及财务结构优化等多个方面。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通裕重工有望借助这笔资金实现战略目标,从传统装备制造商向“技术+市场”双驱动型企业转型,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及新能源供应商,在全球市场中展现中国企业的实力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