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资本市场又迎来一条值得关注的消息:中信证券作为债券受托管理人,发布了关于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两份重大资产抵质押临时报告。这两项动作分别涉及大悦城旗下两家重要子公司——西单大悦城有限公司和佑城有限公司,合计向招商银行申请贷款额度接近75亿元,背后是不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等一系列担保安排。
先看具体细节。第一笔是西单大悦城拟申请不超过33亿元贷款,以自身持有的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等不动产进行抵押,这些资产按成本法计算的账面价值为19.28亿元;同时,其母公司中粮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将所持西单大悦城100%股权予以质押,该部分股权账面价值为13.28亿元。第二笔则是佑城有限公司拟借款不超过42亿元,由其母公司立运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佑城100%股权作为担保,这部分股权截至2025年9月末的账面价值高达118.88亿元。目前相关质押协议尚未签署,后续将根据融资进度办理登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操作均已履行内部决策程序,且中信证券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此类资产抵质押属于公司正常经营所需,对大悦城的整体治理、生产经营及偿债能力并无重大不利影响。作为多只存续债券的受托管理人,中信证券此举更多是合规性信息披露,意在提醒投资者关注潜在风险变动。
私有化之后的新节奏
我之所以特别关注这次动作,是因为它发生在一个关键时间点上——就在前一天,也就是2025年11月17日,大悦城地产(00207.HK)刚刚宣布私有化高票通过,预计将于本月27日正式从港交所退市。这意味着,大悦城体系正在进行一场深层次的资本重构:A股平台大悦城控股将进一步加强对原红筹架构下地产业务的控制,持股比例将升至96.13%,实现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
在我看来,这一系列融资行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体战略调整的一部分。脱离公开市场的短期业绩压力后,企业反而需要更强的资金运作能力来支撑长期资产优化。此时通过核心项目资产和股权进行融资,恰恰说明公司在主动盘活存量资源,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尤其是佑城100%股权质押对应超百亿账面资产却融资42亿以内,杠杆控制相对谨慎,反映出一定的财务纪律。
当然,也不能完全忽视风险信号。虽然当前判断为“无重大不利影响”,但连续的大额融资需求仍提示我们关注其现金流状况和未来偿债安排。特别是在商业地产整体面临去化压力的背景下,运营收入能否稳定支撑债务本息,值得持续观察。
总的来说,这轮资产抵质押更像是大悦城在完成私有化过渡期的一次常规资金腾挪。我对它的看法是:动作本身中性偏务实,体现的是管理层在新资本结构下稳步推进业务整合的意图。接下来的重点,将是看其如何利用这一阶段的灵活性,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精细运营”的转型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