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蒂芬·米兰的底层逻辑框架
史蒂芬·米兰(StephenMiran)作为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设计者,其底层逻辑围绕“国家安全优先、重构全球贸易秩序、解决美元霸权困境”三大核心展开,具体可拆解为以下维度:
1.特里芬难题的再诠释:美元霸权与制造业衰退的矛盾
米兰认为,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占全球外汇储...
第一部分:报告简要论点
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在其代表性报告《重塑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中的主要论点整理,这份报告代表了特朗普经济团队在2025大选前后的核心贸易与经济思想:
斯蒂芬·米兰报告主要论点整理:
一、全球贸易体系存在严重失衡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对美国不公平。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造成美元长期高估,削弱了美国出口竞争力。
他认为这一结构性问题导致了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和制造业空心化。
二、强美元政策应当调整
美元的被动高估来源于其他国家对美元资产的大量购买(例如中国、日本、德国)。
他主张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或货币合作使美元适度贬值,以纠正全球失衡。
他也提出可以使用关税或汇率干预作为短期策略来“平衡贸易环境”。
三、重新评估自由贸易信条
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尤其是里卡多的比较优势)在现实中并不成立,因为它忽略了国家间汇率操控、产业补贴等手段。
他指出:“理论中的自由贸易并不是实际中的自由贸易”。
因此,美国应更加务实地使用“经济国家主义”工具来保护自身利益。
四、支持“战略性关税政策”
并非主张全面保护主义,而是主张**“有选择性、有策略地使用关税”**:
对某些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例如中国、德国)。
对关键产业进行贸易保护与本土再投资。
他认为,适当关税有助于产业回流、就业增长与供应链安全。
五、全球货币体系改革是核心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国极为不利,鼓励“外部经济体”操控汇率并以美国市场为出口对象。
他建议推进国际货币协调机制改革(例如 G7/G20 内部达成汇率透明与纠偏机制)。
并在必要时通过双边谈判对对方国家的货币行为设限。
六、政策应服务于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
米兰认为,过去几十年,美国在全球经济政策中“过度理想主义”,牺牲了普通劳动者利益。
他强调,“国家政策的核心应是保护本国的中产阶级与国家安全”。
美国不能再依赖“自由市场自动纠正”的幻想,而需要更强的政府经济干预。
结论:
斯蒂芬·米兰主张的是一种新重商主义(neo-mercantilism)结合战略产业政策的经济路线。他的报告为特朗普团队提供了在第二任期中更强硬、更具主动性的经济战略理论支撑——不仅是打“贸易战”,更是从根基上重塑全球经济游戏规则。
第二部分、应对策略:
根据斯蒂芬·米兰报告中提出的主张及其对美中贸易体系的潜在冲击,我们可以为中国制定以下多维度应对策略,以维护国家利益、增强产业竞争力并掌握全球供应链主动权:
一、货币与金融策略:稳中求变,灵活调控
1. 控制人民币波动,稳定外贸预期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灵活浮动,避免被美国指控“操纵汇率”。
利用“逆周期因子”等手段减缓短期贬值压力,稳定出口企业预期。
2.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加快人民币跨境结算平台(如CIPS)建设,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本币结算合作,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
二、关税与产业链布局: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1. 增强关键产业链自主能力
对于美国可能施压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如芯片、AI、医疗设备),加强本土研发与替代计划。
建立区域“替代性供应链网络”(如与东盟、南美、非洲合作)。
2. 分散出口市场,减轻对美依赖
大力发展与东南亚、非洲、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缓解对美出口受限的风险。
深化与欧洲的技术合作与投资互补,形成新的“市场组合拳”。
三、贸易战略:攻守兼备,精准反制
1. 巧用WTO与多边机制反击
一旦美国滥用关税或汇率指控,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联合其他被美施压国家(如欧盟、墨西哥)共建“多边反制联盟”。
2. 精准反制关键商品或政治敏感州产业
根据美国政治生态,适当对特定州关键出口(如农产品、航空配件)进行对等反制。
加强对美资本市场的投资策略布局,掌握一定“金融对冲能力”。
四、舆论与软实力:构建全球话语权
1. 强化国际传播能力
向全球输出中国在脱贫、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塑造积极形象。
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等多元方式对外讲好“真实的中国故事”。
2. 培育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参与能力
积极参与RCEP、CPTPP、G20等多边框架,推动更加公平、非霸权的国际经贸规则。
建立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贸易伦理和发展合作倡议,构建制度同盟。
五、国内经济结构优化:夯实内循环基础
1. 提振内需,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增强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能力。
扶持医疗、养老、教育、文旅等高附加值服务产业作为新增长点。
2.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去”,并建立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
对“出海企业”提供政策、融资、法律等全方位支持,打造世界级企业群体。
应对策略总结:
美国在战略上“去中国化”,中国则应当战略性“再全球化”。
通过韧性+多元+主动引导+软实力提升的组合拳,不仅可以化解外部压力,还可以加快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