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牛人计划#
$巨化股份(SH600160)$ $三美股份(SH603379)$ $永和股份(SH605020)$
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是“司马茶馆”品茗的第888篇文章。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制冷剂这个行业,看看这个藏在空调冰箱背后的产业,到底有多大能量。
一、制冷剂,藏在电器里的大国重器
制冷剂这东西,说通俗点就是空调、冰箱里的“冷媒”,没有它,夏天吹的冷风、冬天冻的冰块都无从谈起。别看这东西不起眼,全球每年要生产120-150万吨氟制冷剂,而中国一家就占了大头。
咱们国家的氟化工产量占全球70%,其中制冷剂更是占了80%的份额。特别是在第三代制冷剂(HFCs)领域,中国的配额占全球74%,可以说全球制冷业的命脉,一半以上都攥在咱们手里。
1.从技术上来说,制冷剂已经经历了四代升级。第一代像氨、二氧化硫这些,毒性大、不安全;第二代以R22为代表,虽然改进了不少,但对臭氧层还有破坏,咱们国家计划2030年全面淘汰,现在产能已经砍到只剩原来的20%。
2.目前主流的是第三代HFCs,虽然不破坏臭氧,但升温潜力高。按照国际规定,咱们从2024年开始给它设了产能上限,2029年还要再砍10%。
3.最有前途的是第四代,像R1234yf和二氧化碳这些,又环保又高效,就是现在价格太贵,是三代的5倍多,还没普及开。不过巨化、万华这些企业已经建了产能,以后肯定是趋势。
二、一张配额证,定生死的游戏
制冷剂行业现在最关键的就是“配额”两个字,这东西直接决定了谁能活下去,谁得关门。
1.咱们国家的配额是按2020到2022年的产量算的,2029年前都不会变。这就意味着,新企业想进来分一杯羹,门儿都没有。2025年全国HFCs总配额是79.19万吨,看着比去年多了4.34万吨,但95%以上都被巨化、三美、东岳这几家巨头拿走了。
2.小企业就惨了,2024年以来,好多小厂因为拿不到配额,要么停产要么转行了。就说二代的R22吧,山东东岳一家就占了26.5%的产能,加上巨化、梅兰,三家合计占了76.5%的配额,基本上说了算。
3.政策也不是完全不变,2024年因为空调厂订单太多,制冷剂不够用,环保部就增发了点配额。但这只是微调,大方向不会变,毕竟咱们签了国际公约,要兑现减排承诺。
三、下游需求猛,成本撑着价
制冷剂这东西,需求真是硬得很,不管经济怎么样,该用还得用。
1.最大的需求来自空调,占了62.18%。2025年4到6月,国内空调排产预计同比增长9.1%、13%、15.9%,一路看涨。而且2015年前后换的三代制冷剂空调,现在慢慢到了更新期,又是一波需求。
2.汽车领域也很猛,占9.87%的需求。新能源汽车卖得火,对制冷剂要求更高,2021年用了4.6万吨,2025年预计要用到6.6万吨,每年增长9%以上,比冰箱的4.78%占比高多了。
3.还有冷链物流、数据中心这些新领域,加起来占23.17%,而且越来越重要。就说冷链,现在网上买生鲜的人越来越多,离不开制冷设备;数据中心服务器散热,也得靠制冷剂。
成本这边,主要是萤石涨价闹的。这东西是生产制冷剂的关键原料,2024年好多矿山因为环保不达标被关了,进口也受限制,价格一路涨。氢氟酸跟着涨,R32的成本今年就比年初高了15%。还好巨头们有办法,巨化、三美的氢氟酸自己能解决90%以上,还能签长协价锁成本,小厂就没这么幸运了。
四、巨头们的成绩单,亮瞎眼
制冷剂价格涨得这么凶,巨头们的业绩自然差不了。
1.巨化股份2024年赚了19.6亿,比上年翻了一倍还多;2025年一季度更猛,单季就赚了8.09亿,快赶上去年一半了。它家制冷剂卖得又多又贵,2024年卖了35.3万吨,同比增22.6%,均价2.68万元/吨,涨了32.7%;今年一季度均价直接飙到3.75万元/吨,涨了58%。
2.三美股份更夸张,2024年净利润7.785亿,同比涨了178%;2025年一季度赚了4.005亿,占了去年全年的一半还多。
3.东岳集团虽然营收微降,但净利润8.11亿,涨了14.55%,它家R22配额占全国29.46%,是国内最大的。
这些巨头能这么牛,主要是手里有配额,还能控制产量维持高价。就像三代制冷剂,三家巨头占了65%的配额,想不赚钱都难。
在司马看来,制冷剂行业现在是政策定方向,巨头掌乾坤。短期看,配额稀缺性还在,价格大概率稳得住;长期看,第四代技术突破后,又会是一轮新洗牌。对于咱们司马好友来说,看懂这个行业的逻辑,或许就能抓住些机会。毕竟,能在全球市场上说了算的行业,不多见啊。
#炒股日记#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基本面分析# #盾构机概念狂飙!工程机械集体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