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趋势在散户群体中尤为明显:如今不少散户建仓后会设置网格自动交易,依托预设规则完成低吸高抛,相当于把自己变成了无数个“民间迷你量化”。这些分散的小额自动交易,会持续消化市场局部波动,就像无数细网过滤掉大幅涨跌的可能——原本可能形成的大级别波段,被拆解成无数细碎的小波动,进一步压缩了大波段的生存空间。
这种“全民化迷你量化 机构专业量化”的双重作用,恰好与“稳股市”政策形成呼应:一方面,分散的自动交易让单一资金难以撬动市场大起大落,从交易层面筑牢了稳定基础;另一方面,政策本就旨在引导资金长期留存,而网格交易等模式让散户资金在小波动中持续滚动、不愿离场,完美契合政策目标。
由此可见,大级别波段的消亡既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也是市场生态演变的结果。此时若仍被外部消息裹挟恐惧,或盲目跟随他人易变的计划,不仅无法建立自身交易体系,更会在“小波段主导”的市场中反复踏空或被套;而“买在最低、卖在最高”的完美幻想,在无数网格交易的挤压下更无实现可能,接受1个点左右的合理误差,锚定自身固定交易规则,才是适配当下市场的理性选择。
技术进步的必然性,正让A股的大波段操作被互联网赋能的量化交易、手机端快速操作逐步“揉细”为小波段——量化模型的高频测算、移动端交易的即时性,让资金能精准捕捉毫厘级价差,原本跨度大、周期长的大波段,自然被拆解成无数个低波动、短周期的小波段。
这一趋势恰好与“稳股市”的政策导向形成共振:一方面,量化与移动端操作的普及,消解了单一资金撬动大起大落的可能;另一方面,政策本就需要“小波浪慢牛”留住资金,而技术拆解后的小波段市场,既满足了资金逐利需求,又避免了极端波动导致的资金撤离,完美契合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目标。
由此来看,若仍抱着对外部消息的恐惧裹足不前,或盲目跟风他人易变的计划,不仅难建立自身交易体系,更会与技术进步、政策导向双重作用下的市场节奏脱节;而“买在最低、卖在最高”的完美幻想,在小波段主导的市场中更不切实际,接受1个点左右的合理误差,才是适配当下市场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