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股东大会之后,被传得最多一句竟然是:
我之所以赚了这么多钱,是因为我们“永不满仓”。
很多大媒体也在发这句话,但我看完就很疑惑,觉得这不像老巴说的话啊。

看到英文原文我明白了,这是翻译错了。
甚至我以最恶意的猜测来看,可能是为了流量,故意翻译错的。
老巴的英文原文是:And we have made a lot of money by not wanting to be fully invested at all times.
晕,不追求什么时候都满仓,跟“永不满仓”能一样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恰恰是因为不强求“永远满仓”,才赚到了不少钱。
巴菲特是在比较投资机会,而不是为了不满仓而故意持有现金,持有现金是过程,而不是目的。
投资的目的是了持有未来回报更高的资产,这里的回报甚至都不是股价涨幅,而是持有未来能带来的现金流多的资产,一定要搞清楚这点。
这句话出自2025年股东大会的第三个问答,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全部的翻译吧
股东问:
伯克希尔持有超过3000亿美元的现金与短期投资,占总资产的约27%。这一比例远高于过去25年平均的13%。
除了保险业务所需的流动性之外,这样做更多是因为当前市场估值过高、主动降低风险的策略吗?
还是你有意为未来的领导交接铺路,为格雷格·阿贝尔留下更大的操作空间和一份“干净”的资产负债表?
另外,现在你是否乐观地认为,可能会有一些难得的好机会正朝你靠近?
巴菲特:
我要说,我可没那么高尚,不至于为了让格雷格将来看起来更出色,就特意按住自己不去投资。如果他真因为我退场得了什么优势,我可能还会有点小吃醋呢。
我们现在的现金储备,其实是出于很实际的考量。
比如,不久前我们差一点就花了100亿美元去买一家公司。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别说100亿,1000亿我们也能花出去。
这些决策其实不难,只要满足几个条件就行:我们看得懂,价格合理,而且我们不必太担心风险。
问题就在于,投资机会从来不是按部就班地出现的,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如果每天都有四次稳赚的机会,那投资就太轻松了。
你只管算算大概能赚多少,再决定下多少注就行。但我们不是做那种每天都能有“好球”进账的生意。
我们做的是那种极度依赖少数大机会、但长期奏效的投资。查理过去常说,我做的事情太多了。他觉得如果我们一辈子只做五件事,会比做五十件事赚得还多。
他认为我们从来不够集中。我不否认,我们现在账上有3350亿美元的国债,我们当然更希望这个数字只有500亿。
因为那意味着我们找到了更好的机会,但现实是,市场就是不那么配合。
过去,我们恰恰是因为不强求“永远满仓”,才赚到了不少钱。
原本:And we have made a lot of money by not wanting to be fully invested at all times.
而且我们并不认为,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长期持有几笔简单的投资坐等收益,有什么不好。
身为主动投资者,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节奏注定不规律。但也正是这种“不追求频率,只等待好球”的节奏,让我们走出了与众不同的投资之路。
如果你现在告诉我:我每年必须投资500亿美元,直到我们账上的现金从3350亿降到只剩500亿,那将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决策。
你要知道,真正超值的机会,往往出现得非常偶然。从长期趋势看,市场大概率是往上的。可问题是,没有人知道市场明天、下周或下个月会怎么走。
我不知道,格雷格也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没人知道。更别提个别公司的业绩了,没人能预测它们明天或下个月会发生什么。
我们迟早会被一连串机会砸中,到时候你会庆幸自己手里有现金可以接住它们。当然,如果明天就来,那当然最好玩了。
但很可能不会,非常非常不可能。但要是拉长到五年呢?概率就会慢慢变高。这其实就像死亡一样(笑)。
你10岁的时候,明天就死的概率几乎为零;可你要是活到100岁,那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尤其是你是男性的话(笑)。
所有的长寿纪录几乎都是女性保持的。我当年还试图说服查理去做变性手术,这样他就有机会破纪录了(笑)。不过以男性标准来说,他已经活得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