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极氪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4 16:52:40 股吧网页版
极氪股价逆袭吉利报价,私有化之路悬念丛生
来源:财中社


K图 ZK_0


K图 00175_0

  吉利汽车(00175)想把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氪(ZK)揽入怀中,却在资本市场上撞了个软钉子。报价遭市场“逆袭”,极氪美股退场计划受阻,吉利押注整合新能源的算盘还打得响吗?

  2025年5月7日,吉利抛出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计划以每份ADS 25.66美元、总计约22亿美元的价格,买下极氪剩余34.3%的流通股份。

  这本是一场整合新能源版图的大戏,可市场偏不按剧本走。极氪股价连涨三天,到5月12日,股价飙到28.79美元,比报价高出12.18%。这一意料之外的价格倒挂的博弈让吉利的私有化之路悬念丛生。

  私有化报价通常要比市价高一截,才能吸引股东交出股份。可极氪股价愣是逆势上扬,投资者似乎在赌吉利会加码,或者交易崩了后极氪另有出路。吉利的报价本来基于5月6日收盘22.59美元,溢价13.6%,但市场觉得远远不够,消息一出,股价盘前就窜升10%。现在,吉利要么咬牙加价,要么黯然退场,整合计划卡在半路。

来源:Choice数据

  价格倒挂:市场博弈加剧

  极氪的股价硬气,离不开市场热情和基本面支撑。投资者押注吉利会抬高报价,或者极氪转战港股再飞一程。

  2025年1-3月,极氪科技集团交付11.4万辆车,同比增长21.1%,3月极氪品牌交付1.54万辆,领克交付2.53万辆。2024年,极氪交付22.2万辆,增长87%,营收759.1亿元,增幅46.91%。极氪009续航破822公里,领克900瞄准高端MPV,3月25日预售24小时斩获1.46万辆订单。

  2024年11月,极氪收购领克51%股权,2025年3月交付猛增至4.07万辆,新能源占比56.3%。

  吉利持股65.7%,自由流通股仅34.3%,买盘一拥而上,极氪股价水涨船高。2025年1月数据显示,极氪的做空比例仅0.76%,空头回补影响微乎其微,股价飙升更多是资金博弈与转板预期使然。

  整合逻辑:新能源闭环的关键拼图

  此次收购背后,《财中社》发现是吉利全面整合新能源资产的战略诉求,极氪是吉利押注“高端智能电动化”的核心资产。若私有化成功,极氪将全面纳入吉利体系,实现“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一体化。

  2024年,极氪收购领克控股权便是前哨战,未来整合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压缩重复投入。极氪在电池热管理、电驱、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已有一定积累,叠加领克的产品序列和渠道网络,将为吉利补齐智能化、高端化短板。

  如果整合到位,极氪的技术平台可向吉利品牌反哺,进一步降低研发与零部件成本,预计中长期可带来10%-20%的成本优化空间。

  压力之下:吉利的财务考题

  然而,这场资本运作的资金来源并非轻松命题。此次私有化报价总额约22亿美元,吉利虽为现金流稳定的大型车企,资产负债率59.71%也不算高,但过去几年持续投入电动化和智能化,仍使其资产负债表承压。截至2024年底,吉利账面现金为408亿元人民币(约合56.2亿美元),但同期总负债规模近1370亿元,其中应付账款及票据就达864亿元,流动负债高达1272亿元。若以现金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将进一步压缩集团流动性。

  穆迪在2024年中期和标普在2025年1月对吉利汽车评级展望为“稳定”,但穆迪亦提示其“扩张策略可能加大财务杠杆”,融资能力需依赖未来销量兑现与资产回报。若以股权融资或债务方式支撑私有化,可能对其信用评级构成边际压力。标普也指出,吉利汽车在持续的电动化进程中,其盈利能力仍将低于同行。如果发生产品竞争力大幅下降、资本支出或投资大幅超出基本假设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评级下调。

  历史先例:低溢价的教训

  资本市场对低溢价私有化从不手软。2020年,新浪私有化的报价43.3美元,溢价仅5%,股东磨了9个月才松口,谈判成本高得离谱。同年,58同城私有化报价56美元,溢价0.4%,靠多轮拉锯才退市成功。港股也有前车之鉴:2015年,永达汽车(03669)私有化报价低得离谱,股东直接掀桌,计划胎死腹中;2022年,康希诺生物(06185)回购方案因报价寒酸被否决。

  这些教训摆在眼前:溢价不够,股东不买账,交易就得拖。极氪现在的处境,吉利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么加价让股东满意,要么眼看计划泡汤,错失整合新能源版图的良机。

  如果私有化翻车,港股上市可能是极氪的下一站。市场早有传闻,极氪可能双重上市,借港股的高估值突围。例如,比亚迪(002594/01211)的市盈率高达20倍,港股对新能源车企确实慷慨。

  港股上市:备胎还是新机

  吉利本就是港股老玩家,极氪若登陆,能拉拢更多机构投资者,还能跟母公司协同作战,整合研发和销售。

  不过现实也没那么乐观。港交所对尚未盈利车企问询趋严,2024年已有数起新能源车企因盈利能力与估值差距推迟上市。此外,当前港股整体估值偏低、流动性不佳,极氪若不能继续维持增长曲线与品牌张力,很可能难以获得更高估值。

  根据市场惯例,极氪董事会预计在要约提出后30-90天内回应,具体时间视交易复杂性而定,但NYSE规则未明确规定期限。若极氪延迟回应或直接否决,吉利将面临舆论与资金双重压力。

  52周高点33.319美元、低点13美元的股价波动,折射出中概车企在中美博弈下的资本风险。这场私有化风波,早已不只是股权买卖,而是中国车企在全球化夹缝中,挣扎于控制权、资本效率和新能源梦想的缩影。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