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吉利汽车公告,公司于2025年5月7日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私有化极氪,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倘若私有化建议落实并完成,极氪将成为本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极氪在纽交所上市仅一年时间,吉利此举引发各方关注。5月7日傍晚,吉利控股集团有关负责人回应上证报记者表示,吉利汽车此次建议私有化极氪,是吉利为了“聚焦汽车主业,回归一个吉利”。
2024年登陆纽交所
宁德时代等参与投资
根据吉利汽车公告,公司于2025年5月7日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私有化极氪,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本集团实益拥有者除外)。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该价格较最后交易日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收市交易价溢价约13.6%,较截至最后交易日止最后30个交易日期间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20.0%。
根据公告,于公布日期,本集团持有极氪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约65.7%。倘若私有化建议落实并完成,极氪将成为本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公开资料显示,极氪成立于2021年3月。极氪在成立后,先后完成了5亿美元的Pre-A轮融资和7.5亿美元的A轮融资,其中投资方包括英特尔投资、哔哩哔哩、宁德时代、博裕资本以及Mobileye Global的创始人兼CEO Amnon Shashua等。
在2021年8月完成Pre-A轮战略融资后,极氪汽车的估值约为90亿美元。随后,在2023年2月完成A轮融资后,其估值大幅上升至130亿美元,超过了900亿元人民币。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极氪于纽约时间2022年12月7日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可能进行首次IPO的注册声明草案。在2023年8月,极氪的境外上市申请成功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备案认可。仅三个月过后,极氪便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
2024年5月10日,极氪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ZK”。根据极氪科技集团的年报,公司2024年全年经营总收入759.13亿元人民币(104亿美元),同比增长46.9%;第四季度营收227.78亿元,同比增长39.2%;全年整车销售毛利率提升至15.6%,第四季度达17.3%。公司全年净亏损57.91亿元,同比减少29.9%;第四季度净亏损8.21亿元,同比减少72.1%,环比减少28.0%。
中金公司在3月维持极氪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31.74美元。中金公司分析,极氪2024年收入和交付量显著增长,亏损收窄,毛利率提升。新车型Zeekr 7X和Zeekr 007GT的上市预计将驱动持续增长。技术驱动的生态协同和全球化布局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公司风险包括新车型爬坡不及预期、智驾发展不及预期及行业竞争加剧。
吉利将聚焦汽车主业
极氪冲击年销百万目标
极氪在纽交所上市仅一年时间,吉利此举引发各方关注。5月7日傍晚,吉利控股集团有关负责人回应上证报记者表示,吉利汽车此次建议私有化极氪,是吉利为了“聚焦汽车主业,回归一个吉利”。
吉利控股集团方面表示,私有化极氪旨在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合并后,在新的管理架构下,各品牌保持独特清晰的定位、差异化的技术规划和产品组合,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私有化极氪也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将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吉利控股集团方面还表示,吉利控股集团一贯遵循上市公司透明化、合规化治理准则,加强资本结构优化、资源协同、效率提升,赋能各品牌可持续发展。吉利汽车旗下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各品牌在扩大细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寻求协同发展,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化协同,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激发规模效应。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此前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5月1日,极氪科技集团内部宣布了管理层调整情况,并于5月4日发布内部通知。具体包括: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整体工作,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营销。
2025年初,极氪科技集团成立,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表示,未来两年,集团将着力成长为年销百万级的高端豪华新能源品牌。有分析认为,极氪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已经取得了较好口碑,但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激烈竞争局面,要完成百万辆的目标,如何将好的口碑快速转化为销量,是极氪当前面临的很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