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极氪科技集团紧急官宣了一项人事变动,宣布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整体工作,直接管理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用户交付中心;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直接管理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用户数字化、运营与流程。
这极氪和领克正式合并成为极氪科技集团之后,极氪内部做的又一个人事调动。
2月14日,极氪和领克完成股权交割时,极氪就曾官宣了一轮新的高管任命——安聪慧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科技集团CEO;刘向阳出任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继续领导领克品牌,担任领克品牌CEO;关海涛从原极氪品牌首席营销官(CMO)调任至极氪科技集团担任首席商务官(CBO)。
当时,林杰担任的是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兼用户委员会主任,林金文任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
此次调整后,林金文管理的极氪品牌的市场营销和销售端业务将交由林杰,林金文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向林杰汇报。
此次调整或和极氪销量目标承压有关。极氪科技集团今年目标销量为79万辆,其中领克39万辆,极氪32万辆。今年前四个月,领克品牌的销量为10万辆,年目标完成率25.6%。
相比领克,显然极氪今年销量压力更大。今年4月,极氪品牌销量为13727辆,同环比均出现了下滑,同比下滑近15%,环比下滑了11%。今年前4个月,极氪品牌累计销量为5.5万辆,仅完成年目标销量的17.2%。
“极氪向上、领克向宽”,这是极氪科技集团成立之后对双品牌进行的定位战略。在集团的安排里,极氪品牌负责冲高,领克则负责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就拿同是全尺寸SUV的极氪9X、领克900为例,两台车均规划于3年前,都属于各自旗下的豪华旗舰,而这两台定位相似的两台车也在上海车展上迎来了同台首秀——极氪在车展上亮相了极氪9X、领克带来了领克900。
合并成一家公司之后,同为各自豪华旗舰的两款车型在“极氪向上、领克向宽”的战略之下,在上市时间上、价格上都进行了区分。
领克900在4月28日正式上市,车长5.2m、宽近2米、高达1.8米的家庭旗舰6座SUV,全系标配天地门、激光雷达,顶配还会官方售价30.99万元-41.69万元,在5月31日完成大定的用户还会有限时1万元的减免、1万元的置换补贴,叠加上市权益后的限时价格为28.99-39.69万元。
做个对比,同样是车长5.2米的理想L9,起售价是35.78万元,没有后轮转向、天地门、无旋转座椅选装。
和领克900同样准备好的极氪9X,被安排在今年三季度上市。
“因为得和领克900区分,售价会比领克900更高。”一位极氪高管在一次媒体群访中被问到“极氪9X最大的挑战在哪里”时,对方略抱有遗憾地说,“最大的挑战是必须要等到三季度才上市。”
“领克900和极氪9X,尽管两者都是大型旗舰SUV,但在设计、技术及功能配置上各有侧重。”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继续解释道,极氪定位于更加豪华、商务的市场,面向成功人士和精品化的高端消费者;而领克900则更适合家庭使用,在大型家用SUV这一重要细分市场中具有很大潜力。
距离极氪、领克合并已经近半年,内部的调整也在渐渐清晰。
“领克、极氪整合以后,我们对两个品牌的技术、产品的规划,也做了进一步的梳理,总的方向是我们产品的数量预计会减少20%。”安聪慧在媒体群访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道。
除开产品数量会减少20%,研发架构也进行了进一步整合。安聪慧介绍道,目前内部就是四大产品线、五大中心。
“座舱、智驾、架构、软件、三电,这五大中心实际是高度平台化的,架构都是共享的。”安聪慧补充道。
至于产品线,原来极氪品牌内部按照车型大小不同有三条产品线,领克合并之后,按照使用的架构不同以及细分市场不同,变成了四条产品线。
举个例子,领克900的开发负责人康国旺目前负责的就是SPA Evo架构以及大五座、大六座这个细分市场;而原来极氪007的产品开发朱凌博士,则主要负责中型车,如7X、007GT。
安聪慧说,目前极氪内部的架构偏扁平,光是产品线和中心之间会联系得更紧密,产品线和营销、设计之间也会形成铁三角,核心是为了设计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出“人无我有”的产品。
“企业竞争,一定是品牌、企业文化。品牌如何进一步向上,这是极氪品牌成立以后的重要命题之一。”安聪慧强调。
此前,在领克900上市之后,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了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康国旺等,涉及部分集团合并后的战略、领克900销量目标等,现附上采访纪要(内容经整理、编辑):
提问:极氪和领克战略整合之后,整体的策略是极氪向上、领克向宽,关于领克的品牌层次是不是会增加?产品的谱系会不会更宽?会不会做更满足大众消费者的产品?未来领克会不会承担更大的销量任务?
安聪慧:合并以后,极氪向上,领克向宽。最近几场发布会也是按照合并的战略在推进。009光辉和009光辉典藏版的推出,是极氪在MPV市场的进一步向上。车展上,极氪9X首秀,极氪在SUV的性能上进一步向上。领克在向宽发展,这意味着我们领克品牌要符合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进入更多的细分市场。
领克、极氪进行整合以后,我们对两个品牌的技术、产品,也做了进一步的梳理,总的方向是产品数量进一步减少,预计会减少20%。
提问:以领克为代表的SUV产品如何与极氪的SUV产品形成一个差异化的协同,未来双品牌在技术共享,比如产品智驾和市场布局方面,如何分工,起到1+1>2的效果?
安聪慧:大家可能认为当前的竞争主要依赖于产品本身和眼前的销量,但实际上,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品牌。吉利控股对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关于极氪与领克的区别及其整合前后的定位探讨,我们的目标是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实现良好的销量表现和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形成各自的品牌特色。
领克900和极氪9X,尽管两者都是大型旗舰SUV,但在设计、技术及功能配置上各有侧重。极氪定位于更加豪华、商务的市场,面向成功人士和精品化的高端消费者;而领克900则更适合家庭使用,在大型家用SUV这一重要细分市场中具有很大潜力。因此,两个品牌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各有优势。
提问:极氪、领克合并之后,双方的产品研发会怎么合并?比如领克900的牵头人是康国旺总,007GT的产品负责人是朱凌博士,二者具体是怎么分工的?
安聪慧:目前集团的研发架构,简单来说,就是分成了四大产品线、五大中心。座舱、智驾、架构、软件、三电中心,这五大中心实际是高度平台化的,架构都是共享的。
原来在极氪的时候,有三大产品线,领克进来之后,根据使用的架构以及不同的细分市场、品牌,分为四大产品线。
国旺和朱凌之间的区别是,国旺负责SPA Evo架构,以及大六座、大五座这个细分市场。朱凌负责中型的,比如7X、007GT这个细分市场,还有更高的级别。几大产品线针对不同细分市场、不同品牌、不同架构,各有一个主理人。
提问:集团合并之后对双品牌的研发、产品的整体思路是什么?
安聪慧:扁平化思路。四大产品线、五大中心会进行紧密配合。不光是产品线,产品线和营销、设计之间都会形成紧密的体系,让产品线、设计、市场部门形成铁三角,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一款产品,不是光靠单方面,是市场部、产品线、研发中心紧密协作的结果。产品需要专注、聚焦,不只是简单开发一个产品,要对市场、用户需求去改进产品。我们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要思考怎么去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做到“人有我优”,创造需求是解决“人无我有”。
提问:在上海车展之后,召开领克900全球上市发布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节点来发布900?从品牌定位上有什么样的考量?
安聪慧:这个是早就规划好的,从三年前开始开发900,已经确定在今天这个时间段要进行上市,进行交付,这是早就规划的。企业竞争,一定是品牌、企业文化。品牌如何进一步向上,这是极氪品牌成立以后的重要命题之一。在传统汽车时代,作为中国的车企,我们很难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豪华品牌,我们只能做一个跟随者。现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这是个机会。
提问:领克900主打全尺寸家用SUV,我们怎么定义家用细分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
林杰:家用大六座的SUV市场发展是非常迅猛的,可能相对于整个市场来看规模不是特别大,但却是增速是最大的一个细分市场。其实大家可以看到,各个品牌今年都推出了9字头的SUV,整个市场今年都在向上走。这一块的市场竞争也会特别激烈。
所以我们认为领克900所切入的细分市场,在大六座里面,其实很清晰。领克品牌就是要负责30万到40万的市场诉求,和整个集团其他产品线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这也是领克和极氪进行整合以后的效果,我们将更加清晰地定位这几个细分市场。
提问:SPA Evo架构未来会造几款车?有没有可能扩展到吉利其他品牌,赋能其他的车型?
安聪慧:首先SPA Evo架构来源于SPA架构,是SPA架构的升级,也是和SPA架构一样形成高度的平台化。第二点,在这个架构上,现在没有考虑打造MPV。第三,对于SPA架构(SPA Evo架构)也好,还是CMA架构,还是SEA架构也好,这几类架构在集团内多个品牌都可以共享、共用,这一点可以明确。
提问:给领克900定价会很困难,想问定价的最终决策过程?
林杰:今年的市场竞争极其激烈,我们要做标杆,不仅要在品质上做标杆,在市场、价格上,也要维持一定程度上的稳定。
安聪慧:我们定价非常慎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得根据目前市场竞争的实际情况、预判未来的市场竞争来综合确定。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整个公司的战略、产品的实际情况做清晰、准确的判断。
提问:我们的车更倾向于吸引新势力品牌的潜在用户,还是传统豪华品牌的换购客户?在这两个市场中哪个更为侧重?
林杰:领克900针对的目标用户群体,上一次在造型发布的时候,就聊过这件事情,我们打造这款车,认为大有市场,我们肯定要收获更多BBA的用户,从预售情况看,我们统计过,发现置换率特别高,置换率达到80%以上,然后BBA的用户占了三成。
提问:领克上个月销量是2.5万辆,领克900上了以后,能对销量提升多少?
林杰:今年领克销量目标是39万辆,目前依然按照既定的目标在推进。1-3月份的领克品牌的销量是7.2万多辆,同比于去年增长了18.9%,3月销量同比增长28.6%。随着900的加入,我们的销量很快将有望突破3万台以上
提问:领克对于这台车的销量目标是什么样的?
林杰:进入大六座SUV的前三。这辆车的价格超越用户期待,目前大定已经突破了1万台。
安聪慧:近段时间,我们可能看起来比其他竞争对手行动稍缓,但考虑到今年这条赛道上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我们在应对市场价格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款车具备非常卓越的基础与条件,我们的目标是使这款车成为细分市场的标杆。
提问:今年市场上全六座SUV已经有11款,制造一款新车不难,但要制造一款与众不同的新车并获得市场认可堪称奇迹。2021年时09车型虽然获得了6万订单,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从09到900,我们如何确保这次不会重蹈覆辙?
林杰:我觉得领克900如果能成功,也要感谢领克09。领克09在性能和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六座空间上未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900的研发正是基于这些反馈进行的,开发负责人也是09当时的负责人康国旺。领克09当时没有充分利用好订单,主要是因为当时正值疫情期间,芯片短缺等问题影响了交付的顺利进行。
提问:我想问一下,今天看到很不一样的领克,这款车很多东西明显不是瑞典的设计风格,在现在的情况下,领克品牌的产品定义是不是中方这边和瑞典那边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以后的产品是不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做?
林杰:我们的设计依然在欧洲进行,这一点没有改变。从一开始,领克的设计就由位于哥德堡的设计中心负责。为了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我们的欧洲团队与中国市场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过去,海外设计师可能对中国市场特有的需求,如对第二排、第三排的重视程度理解不够深入,但现在他们已经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重要的是,无论设计权在哪里,我们始终作为一个团队工作。随着多年的合作与交流,大家对中国用户的需求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使得我们在设计上能越来越贴近中国用户的期望。同时,我们的设计依然保持了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风格。
在这次上海车展上,许多来自海外的经销商也对900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期待它取得成功。
提问:咱们首搭英伟达Thor的领克900版本什么时候交付?
林杰:搭载Thor芯片的车型的交付时间在5月上旬,搭载Orin-X的1.5T车型,4月29日开始交付。
提问:智驾监管收紧,怎么看这个行业趋势?
安聪慧:智驾方面,不能更多的夸大宣传,也不能误导消费者。智能辅助驾驶,更主要还是为了安全。
大家对激光雷达和纯视觉方案哪个好,还是两个融合的好,有争议。对于极氪科技来说,我们两条腿走路,我们要通过激光雷达来确保安全,极氪科技集团的产品全部标配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成本肯定高,对于安全方面,我们绝不妥协。成本方面,我们也不会去为节省成本,来影响我们对安全的理解、认识。
林杰:智驾方面,我站在营销端,整个吉利系对于智驾方面的传播,我们一直是比较严谨的,所以对国家出台这个政策,我们十分支持。因为在L2的阶段,我觉得再好的智驾,还是消费者要自己负责。所以我们希望智驾真正做到做的比说的还要好。的确我们在智驾上传播是保守的,但是我们希望体验是超越用户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