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广州市统计局发布广州2025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3265.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9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564.37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7503.34亿元,增长4.6%。
广州市统计局分析,前三季度,全市生产供给增长稳定,社会需求潜力释放,新兴动能培育加快,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势头不断巩固。相比今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长3.0%以及二季度GDP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8个百分点,广州三季度数据已逐步走出谷底,经济向好势头继续巩固,经济增速逐季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前三季度经济指标有不少亮点:经济体量突破2.3万亿元;经济增长超1/3动力来自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超八成;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实现增长……在经济增速逐季提升的背后,一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以内生动力重构为路径的深刻变革,正重塑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
经济增长超1/3动力来自新兴产业
今年1-9月,小鹏汽车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尤其是在海外累计交付量达到29706辆,同比增长超过125%,市场扩张速度显著,获海外10国新势力销量第一。
不仅小鹏汽车持续热销,今年以来,包括东风日产、广汽丰田也陆续推出新车型,种种信号表明——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广州全市新能源汽车三个季度的单季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7%、16.7%、41.1%,呈现逐步抬升趋势新能源车提速产出,累计产量同比增长20.6%,比上半年提升11.1个百分点。
受汽车产业的带动,广州工业生产稳步改善。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比上半年提升0.7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7517.28亿元,同比增长4.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2%,经济增长超过1/3的动力来自新兴产业。
创多项“世界之最”的藏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全球首条规模化量产的G8.6代印刷OLED产线——TCL华星t8项目在广州黄埔开工,白云机场T3航站楼全面建成投用......今年以来,人们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大项目从“施工图”变“实景画”,前三季度全市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39个,合计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增长5.7%,其中三季度开工的计划总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39个,同比增加10个。
聚焦新领域,前三季度,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屏”实力担当,显示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4%,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长1.3倍。先进制造业中的新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7%,石油化工制造业今年以来一直保持6%左右的增长水平,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超四成。低空经济乘风而起,带动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19.6%、6.8%,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5.2%。
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广州金融业运行稳健,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并进,共同构成广州经济提速增长的核心动力。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其中,金融业在证券市场活跃带动下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10.6%,是拉高广州GDP增速的主要动力。
8月中旬,广州的市场主体总量正式突破400万户,这400万市场主体中,企业数量已经突破260万,占比高达65%。仅上半年,广州就狂飙出33.97万家新企业,这一新增数量超过了同期深圳(16.73万户)与上海(16.79万户)之和(33.52万户),位居全国第一。
“三驾马车”持续发力
10月30日上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运活动在T3航站楼湾区广场举行,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正式投运,标志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进入“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运行时代,广州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再跃升。
广州如今客流畅旺、货如轮转、资金集聚,成为名副其实的“流量之城”。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全市客运量、快递处理量分别突破2.5亿人次、160亿件,规模稳居全国城市前列。机场旅客吞吐量超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8.4%,其中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增长20%。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超33亿人次,暑运期间地铁单日客流量超千万人次的天数达到30天。
强大的人流背后,是庞大的消费潜力。今年前三季度,入境游客用支付宝在广州的消费金额同比激增超180%,服饰、无人机、智能手机等是热门购物品类。免签政策、即时退税、移动支付,将火热的入境游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活力。
8月26日,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正式开门迎客。该免税店以“免税+有税”“进口+国产”“线下+线上”的经营思路进行模式升级,并增设离境退税业务。作为全国首批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试点城市,目前,广州市已有离境退税商店近800家,实现11个城区全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十五运即将开幕,前三季度限上体育娱乐用品实现26%增长,饮料及冷饮服务营业额增长22.5%。体育赛事氛围火热,体育业保持较快增势,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5.9%。居民“出行”“购物”方式更新,带动汽车租赁、快递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3.9%和35.6%。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其中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三大领域投资均实现增长。
第三季度广州录得一宗大宗物业成交,位于琶洲南TOD的商业街成交金额三亿元,刷新了今年二季度广州商业市场的单笔最高成交总价。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广州大宗物业投资市场成交总金额为70.2亿元人民币,达2024年全年总金额的81%。其中,商业物业成交金额占比最高,而购买大型购物中心的地产基金也成为投资金额最高的投资者来源。
作为千年不衰的通商口岸,广州外贸在当下更显韧性强大。前三季度,广州市商品进出口总值规模突破9000亿元,其中出口总值今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
广州外贸进出口的火热仍在继续。自第138届广交会开幕以来,琶洲展馆敞开怀抱,迎接来自全球各地“老广交”“新面孔”。本届广交会,来自广州的服务机器人企业备受采购商青睐,获得意向订单近亿元;万宝冰箱等本土企业带来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高效的服务响应机制与卓越的产品品质保障,成功圈粉海外客商。
除此之外,广州外贸新业态释放潜力,保税物流进出口同比增长19.5%,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深耕广州多年的“独角兽”企业希音,不仅在全球市场稳居时尚电商赛道前列,更以百亿元级投资,布局广州及周边智慧供应链项目,为城市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希音、卓志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今年1-9月,广州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高达1691.2亿元,直接拉动全市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12.5%。
在业内人士看来,广州当前仍存在生产供给持续改善的基础不牢、需求增长内生动能有待激发等问题,但这座千年商都已备足底气——产业有支撑、需求有韧性、动能有积蓄、市场有活力,共同构筑了抵御风浪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