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4 16:38:20 股吧网页版
综述丨中德汽车产业携手开拓转型新机遇
来源:新华社

  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9日至14日在慕尼黑举行。300余家德国企业和110多家中国企业参展,成为展会两大主力。双方携合作成果同台亮相,展现行业转型背景下中德汽车产业合作的蓬勃活力。

  作为今年车展重要板块,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格外引人关注。宝马、大众、梅赛德斯-奔驰等德国车企高管与中国企业代表聚焦产业转型,探讨合作新机遇。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创新活力与德国的精工实力“双向奔赴”,将汇聚成突破技术瓶颈、推动行业转型的强大合力。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说,这是大会第二次在慕尼黑由德中共同举办,已成为两国汽车工业之间的“成功故事”。她说,尽管全球面临地缘政治逆风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带来的不确定性,德中汽车产业依然保持密切合作,特别是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和电动出行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进展。

  “两国汽车产业合作已形成卓越高效的生态体系,为消费者带来兼具创新活力、成本效益和绿色低碳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穆勒说,双方应互学互鉴、携手努力,推动合作不断取得新成功。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认为,今年慕尼黑车展成为德中关系不断走深走实的缩影。“德国和中国企业比肩而立,这就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他说,以宝马在车展前夕首发的“新世代”电动车型为例,与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智能驾驶、“软件定义汽车”等领域的合作,正帮助集团推出更具创新力的汽车产品。

  大众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汽车行业的目标是加快向更好、更智能、更安全的出行转型,而这一目标能够通过德中跨行业、跨企业合作实现。“两国之间、产业之间、人民之间的伙伴关系,正是这场转型中最强大的引擎之一。”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说,中国的创新活力、研发人才和合作优势对集团全球战略意义重大。他表示,奔驰正加大在华投入,其中包括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投资超过14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技术研发。“中国是任何一家全球公司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说。

  作为中德汽车产业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已从整车环节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今年车展上,两国科技企业、电池企业和制造企业携手亮相,显示出合作成果在更广领域不断拓展。

  奇昊汽车是一家德国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在中国设有两处工厂,生产车身结构件供应给多家中国品牌。公司全球传播与市场执行副总裁安德烈亚斯·海涅告诉记者,对在华合作“非常满意”。他说,公司与中国客户联系日益紧密,不仅不断涌现新的合作机会,中国团队成员也积极参与到全球业务交流中。

  采埃孚集团是一家专注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的德国零部件供应商。集团董事会主席柯皓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合作创新的重要性。他说,采埃孚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研发“软件定义汽车”等技术,先在中国率先落地,再推广至其他市场,“这对我们非常有帮助”。

  中国智能驾驶企业卓驭科技首次亮相慕尼黑车展,其搭载在多个车型上的智驾方案吸引不少欧洲观众试乘体验。据卓驭科技副总裁于贝贝介绍,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已合作7年,联合研发的多款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型已推向市场,国内外业务也在持续增长。

  大众汽车商用车信息与交互体验负责人托尔斯滕·文德勒告诉记者,大众与卓驭的合作打破了传统车企与供应商之间单向供需的模式,双方以伙伴身份携手研发,“这种新型合作关系成为当前中德企业合作的生动写照”。于贝贝认为,这种优势互补的双向合作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建立,而是经过多年实验室检验和道路测试逐步跑出来的”。

  本届慕尼黑车展上,小鹏汽车带来了包括智能电动车、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在内的“科技全家桶”。“科技发展的车轮是无法阻挡的。”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欧洲与中国车企应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在竞争中合作共赢。”

  据何小鹏介绍,小鹏与大众集团已开展四次深度合作。去年,大众宣布将把与小鹏联合研发的电子电气架构用于中国市场上的电动车、混动车及燃油车。同时小鹏正积极推进在欧洲的本地化布局。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中德企业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十分必要。无论是在制造环节,还是在绿色发展理念和相关法规方面,两国企业互相学习合作潜力都很大。

  “中德汽车产业紧密合作、共同发展,携手迈向全球汽车产业新的制高点,双方都将从中受益。”冯兴亚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