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在和观众打招呼,机器狗灵巧地完成跳跃、摆尾、旋转等动作……在上海车展上,机器人成为部分汽车产业链企业的“标配”。
展台、发布会
机器人“打工”忙
在车展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与机器人IRON亮相首日发布会并亲切互动。与举起手臂的机器人碰拳后,何小鹏正式上台分享。“十年前,新能源汽车还是车展上的新鲜事物,而现在已经成了绝对主力。下一个十年,我想人形机器人也会越来越多地现身车展。”何小鹏表示。
据介绍,小鹏IRON按仿人结构设计,以1:1类真人的姿态展现,其拥有超60个关节,可模拟人类站立、躺卧、坐。此外,小鹏汽车正在研发一款720亿参数的“小鹏世界基座模型”。这款小鹏世界基座模型也将全面赋能小鹏AI体系全图谱,可同时用于小鹏汽车的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上。
小鹏汽车并非个例,不少车企也邀请“机器人”成为展台、发布会的一员。记者在展会现场发现,长安汽车、极氪、东风、深蓝等展台均有机器人“上岗”。机器人有的成为“销售员”“讲解员”,有的成为“展示员”。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智元机器人)远征A2交互服务机器人就作为销售顾问,亮相上汽荣威、北汽、长安等多个车企展台,进行对话、舞蹈、比心等多种形式的交互。在长安汽车展区,远征A2还和一款机器狗搭档上岗,担任展区销售顾问,并亮相长安汽车新车发布活动。
奇瑞汽车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Morninegen-1也亮相展会。据悉,该机器人由奇瑞全资子公司墨甲智创研制,可用于汽车销售咨询、商场导购、娱乐表演等场景。
汽车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车企在相关赛道早有布局,主要为自研、投资布局、业务协作等形态。
一是以小鹏汽车、奇瑞汽车等企业为代表的自研选手。此前,广汽集团在2024年底也发布了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据介绍,GoMate采用行业首创可变轮足移动结构,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与地形跨越技巧。目前,广汽人形机器人已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
二是投资布局。现身荣威展台的智元机器人,其股东之一是上汽集团。据悉,智元机器人已实现规模化商业量产,今年1月已完成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量产下线,年内出货量预计将达数千台。比亚迪则通过自研和投资方式,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具身智能领域,2023年8月,比亚迪投资入股智元机器人。
三是业务协作。乐聚夸父机器人参与了一汽红旗品牌发布会,也是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生产物流部7号智能员工。此前,乐聚公司已发布“夸父”人形机器人在一汽红旗工厂完成长时间循环作业的视频。此外,人形机器人厂商优必选也已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
此外,部分汽车产业链企业将机器人定位为发展的“第二曲线”。
均胜电子正式推出机器人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套件、轻量化机甲以及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均胜电子副总裁华慕文透露,均胜电子在机器人领域,主要从事关键零部件的创新开发、具身智能数据训练、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参与产业链的整合和机器人生态的构建。今年以来,均胜电子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并实现核心零部件的送样。
今年4月,均胜集团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首期安排生产场地2000平方米,设计产能为年产1000台人形机器人及轮式机器人。
多位专家表示,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可以实现技术同源,将车端算法复用至人形机器人上。“从供应链看,制造汽车和制造机器人有部分供应链重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业内人士表示,从业务场景看,工业场景有望成为落地“第一站”。工业场景需求大且结构化程度高,人形机器人可进行喷涂、搬运、质检等重复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