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7日电(康耕甫) 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暑期作为一年中最长的假期,旅游需求更加明显。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品质升级、多元出行、本地周边主导、新兴目的地崛起”等特征,亲子游、自驾游、小团游、品质酒店等细分领域增长强劲,出境游稳步复苏。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亲子游人群占暑期总出行人群的35%,环比大幅增长50%;其中亲子家庭租车自驾订单同比2024年增长98%。美团旅行数据也显示,今年暑期300公里以上中长线游需求增速超15%。暑期“周边游”“一日游”搜索量均环比涨超40%。暑期跟团游订单中,精品小团订单占比达40%,同比增加90%。
酒店预定方面,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暑期国内热门目的地高品质酒店的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40%,整体增长幅度大于经济型酒店。抖音平台暑期抖音酒旅团购订单量、销售额均同比增长46%。暑期海滨游、小城游火热,多城酒旅团购订单量环比涨超1倍。此外,暑期抖音景点团购订单量环比涨超41%,销售额环比增长55%。
与此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多次召开会议,为暑期旅游出行护航。比如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例行发布会上明确,将聚焦住宿、餐饮、景区门票等领域,强化价格监测与广告常态化审查,严查“大数据杀熟”“虚假促销”等行为。
文旅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行动主要围绕重点整治旅游购物店、强化价格监管、联合执法与线索摸排、曝光典型案例等几个方面展开。
此外,各地方监管部门结合本地旅游市场特点,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不过,国内在线旅游平台依然在这一期间暴露出一些问题。“电诉宝”启动的“聚焦暑期旅游保障游客出行权益”专项调查行动及相关报告显示,2025暑期旅游出行存在七大典型问题,分别是高额退票费、售后服务问题、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大数据杀熟、订单退改难、霸王条款。
其中,在线旅游领域退款问题占比43.68%,移动出行领域29.17%。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认为,这一现象折射出旅游出行消费的三重矛盾:
第一,预付式消费的前置风险。旅游产品多采用“先付款后体验”模式,消费者在支付时往往无法预知后续服务全貌,尤其暑期中长线旅游涉及机票、酒店、景区等多环节预付,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可能引发连锁退款需求。
第二,退改规则的“模糊地带”。部分平台在退款政策中设置“不可抗力”“特殊条款”等模糊表述以收取高额手续费,实际暴露出规则制定中的消费者权益失衡。
第三,数字化服务的“信息茧房”。在大数据杀熟、虚假促销等问题背后,是平台算法黑箱化导致消费者知情权受损。
“在暑期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暴露出的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更不容忽视。各类投诉问题折射出在线旅游平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上的不足。只有通过平台自律、监管创新、消费者参与的三方合力,才能真正为消费者创造更加值得信赖的旅游消费环境。”业内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