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安全隐患,终止口服GLP-1减肥药Danuglipron研发后,辉瑞选择在减肥药赛场孤注一掷,以73亿美元的巨额收购Metsera,也是这一举措,加速了全球医药巨头在代谢疾病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9月22日,辉瑞公司宣布将以最高7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减肥药物开发商Metsera。根据协议,辉瑞将以每股47.50美元的现金收购Metsera,并在达成特定里程碑时再支付每股22.50美元。
公开信息显示,Metsera由Population Health Partners和Arch于2022年创立,2024年4月Metsera完成2.9亿美元首轮融资,11月完成2.15亿美元B轮融资,2025年1月,Metsera 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Metsera囊括的产品管线包括MET-097i,一种每周和每月注射的GLP-1受体激动剂(RA),均处于2期开发阶段;MET-233i,一种每月一次的胰淀素类似物候选物,被评估为单一疗法,并在1期开发中与MET-097i联合使用;两种口服GLP-1-RA候选药物预计即将开始临床试验;以及额外的临床前营养刺激激素疗法。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辉瑞此次收购绝非简单的管线补充,而是一次战略性的“补缺”。danuglipron研发挫折,使辉瑞在市值已超千亿美元的减肥药市场中严重落后。收购Metsera,辉瑞一举获得了包括长效注射GLP-1、胰淀素类似物、口服GLP-1及联合疗法在内的完整管线,实现了从“缺位”到“全赛道布局”的跨越,避免了在黄金赛道中被边缘化的风险。
“市场不应仅关注Metsera的临床阶段资产,其核心价值在于HALO和MOMENTUM两大技术平台。HALO平台能实现每月一次的给药频率,MOMENTUM平台则致力于解决口服多肽的生物利用度难题。”该分析师指出,辉瑞看中的是这两个平台所带来的持续创新能力,这不仅能应用于当前管线,未来还可赋能辉瑞自身其他多肽药物的改良升级,具备显著的平台协同效应。
Metsera价值何在?
辉瑞的自研减肥药之路可谓坎坷。年初,其GLP-1候选药danuglipron因耐受性问题被迫中止研发,随后在8月又放弃了另一款GLP-1R激动剂PF-06954522的开发。连续受挫使得收购成为辉瑞快速切入减肥药市场的唯一选择。
对于辉瑞而言,此次收购不仅是业务补充,更是战略必需。随着股价较新冠疫苗巅峰时期腰斩,辉瑞业绩压力日益增大。为此,公司此前曾表示将在2025年完成两到三个交易,并准备了150亿美元的预算。
此次,对于辉瑞而言,Metsera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差异化的产品管线和技术平台。该公司拥有四个项目正在临床开发中,还有几个正在进行IND支持研究的下一代项目。
其中,进展最快的MET-097i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已进入Ⅱb阶段。在为期12周的Ⅱ期试验中,受试者体重减少了11.3%,且副作用有限。该药物采用Metsera的HALO脂质化平台设计,半衰期达到380小时,有望实现每月一次给药。
MET-233i作为长效胰淀素类似物,是另一个关键资产。该药物设计为每月一次给药,针对肥胖和超重人群。科学家和投资者期待胰淀素能成为有效的食欲抑制剂,同时避免GLP-1疗法导致的肌肉流失等副作用。
Metsera的HALO和MOMENTUM技术平台是此次收购的重要附加值。HALO脂质化平台能显著延长多肽药物的半衰期,实现每月注射一次且无需滴定;MOMENTUM平台则专注于优化多肽药物的口服递送,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用药选择。
前述分析师指出,短期内,这笔交易将显著提振市场情绪,扭转因自研失利带来的悲观看法,证明管理层有决心和能力重返高增长赛道。长期来看,辉瑞股价的重估将取决于Metsera管线(尤其是MET-097i/233i组合)的后续临床数据能否兑现“同类最佳”的潜力。若能成功,辉瑞将获得一个强有力的增长引擎,对冲其他产品的专利到期风险。
“这笔重磅交易将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对减肥代谢疾病领域的投资热情。拥有差异化技术平台(尤其是长效、口服、多靶点方向)或独特作用机制的Biotech公司估值有望获得支撑,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并购潮。”该分析师认为,罗氏与Zealand Pharma合作开发长效胰淀素、默沙东买下中国翰森制药口服减肥药全球独家许可权都印证了这一趋势,资本将继续在该领域寻找“下一个Metsera”。
挑战“双雄”格局
在众多竞争者的入局形势下,全球减肥药市场正从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双雄争霸”走向多方混战格局。
从目前两大巨头的竞争形势来看,减重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焦灼。
财报显示,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间,诺和诺德实现销售额1549亿丹麦克朗(约合223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8%;营业利润达到722亿克朗(约合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肥胖症药物销售额同比增长58%至387.96亿丹麦克朗(57.4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降糖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上半年销售645.20亿丹麦克朗(96.46亿美元),同比增长15%;口服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销售113.48亿丹麦克朗(16.79亿美元),同比增长5%;减肥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创收368.88亿丹麦克朗(54.58亿美元),同比增长78%。
而礼来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则显示,上半年营收282.862亿美元,同比增长41%。从地区分布来看,2025年前六个月美国市场收入193.04亿美元,同比增长43%;欧洲市场收入49.63亿美元,同比增长74%;日本市场收入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中国市场收入9.17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他市场收入21.80亿美元,同比增长7%。
其中Trulicity、Mounjaro、Humalog和Jardiance四款产品合计贡献139.728亿美元。而真正推动业绩增长的引擎是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替尔泊肽——其降糖版替尔泊肽Mounjaro和减肥版Zepbound上半年合计销售额达147.34亿美元。
前述分析师强调,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减重竞赛”,而是向更深层次、更综合的方向演进。
目前制药巨头均在积极布局。技术创新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长效制剂(如月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多靶点药物(如GLP-1/GIP/GCG三靶点激动剂)。
高盛预测,到2030年口服GLP-1药物将占据减肥药市场24%的份额。
“短期内,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市场主导地位难以撼动。但辉瑞的入局改变了中长期叙事。”该分析师强调,Metsera的“GLP-1+胰淀素”联合疗法若验证成功,可能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形成差异化优势,对双寡头构成直接挑战。此外,市场竞争将从单纯的“疗效PK”扩展到给药便利性、联合疗法、患者耐受性等多维度的竞争,行业创新节奏会进一步加快。
根据行业咨询机构数据,中国减重药物市场规模有望于2030年达到149亿美元,而整体体重管理市场规模预计突破万亿元。
探寻新增长
不过,从市场渗透方面来看,减肥药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催生了逾2.7亿的潜在临床需求群体。随着政策将肥胖症定义为需要长期干预的慢性病,并将药物治疗纳入规范化诊疗体系,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高盛亚洲医药研究主管陈子易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未来3至5年内,GLP-1类产品实际上会成为全球市场最大的药品品类。若再将Ozempic、Wegovy,Mounjaro、Zabound等全部相加,其市场规模在上半年已经超越PD-1市场。因此,该类产品在未来几年的增长曲线无疑将保持良好态势。
“当然,在当前节点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涵盖价格以及支付端的变化。从年初开始,高盛研究部全球的医药团队在4月一同审视GLP-1模型时,最终将整体市场预期从1300亿美元下调至950亿美元,价格预期随之降低。同时,将口服产品的远期市场份额(2040年)提升至接近40个百分点,此类变化均可能影响最终市场格局。”陈子易认为,未来机会依旧存在,但机会可能更多地存在于新升级的方案、更优的口服产品、与GLP-1匹配的产品(如Amylin管线、增肌产品等)以及新的适应症和占位等方面。
国内药企也在加速布局中,如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也在加速布局GLP-1R/GCGR双重激动剂等多靶点药物。而随着罗氏、安进、默沙东等玩家的加码,减肥药市场正在上演一场技术与资本的激烈竞赛。诺和诺德与礼来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但辉瑞此次收购表明,第二代、第三代减肥药物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胰淀素类似物、口服多肽制剂、三靶点激动剂等新技术路线的涌现,正推动市场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生态体系构建”。未来格局将取决于药企在疗效、安全性、用药便利性和商业模式上的综合创新能力。
“若要开拓市场,可将目标群体聚焦于更多元化的需求:比如惧怕打针、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4的人群,这类人群有深度、快速减重的需求。此外,探索口服药物与其他慢性病药物的固定剂量组合等,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相较于已被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占据的主流市场而言,这些细分领域的规模相对较小,毕竟行业龙头已抢占了先机。”陈子易称。
眼下,对于辉瑞而言,这73亿美元的赌注不仅关乎重返减肥药市场,更决定着后疫情时代公司能否找到新的增长极,应对即将到来的专利悬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