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记者冀文超)日前,拼多多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本季度,该公司单季营收1083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较往季有所放缓。与此同时,平台在商家扶持、农业投入及偏远地区物流减免等方面的持续开支,对短期变现率及整体业绩表现形成了一定压力。这一表现与平台持续加大“千亿扶持”投入密切相关,拼多多选择了优先投入生态建设而非短期利润最大化。
据了解,本季度是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连续投入的第二个季度。“千亿扶持”并非单一补贴计划,而是通过“多多好特产”“新质供给”“电商西进”等专项,系统性地推动供给升级与区域平衡。该计划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面向农产品上行、产业带转型及消费普惠等领域,全面扩大对中小商家、新质商家以及品牌商家的扶持力度。尽管短期内对营收与利润增速有所影响,但平台借此推动供需两侧协同发展,为中长期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据《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显示,平台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00后农货商家数量增长超30%。三季度,“多多好特产”专项团队深入全国各大农牧产区,为农特产区商家推出定制发展方案。陆续走进湖北荆州、河南商丘、山东莱阳等数十个农产区,助力地方特色农产品从“有产量”向“有品牌”转型。
在山东莱阳,当地种植的苹果和梨此前主要依赖出口和商超,最近几年出口销量大幅下降,大批果子滞销。当地年轻人通过拼多多做起了电商,并借助“多多直播”成功开拓销路,单个店铺累计销量超过160万单。平台商家还将农户分散的果园进行统一管理,大幅推动当地水果产业的标准化,为农户提供了更多保障和收入。
云南咖啡产业的转型也尤为典型。尽管坐拥“咖啡种植黄金带”,云南咖啡却长期贴着“廉价原料”的标签。为助力云南咖啡打开知名度,“多多好特产”借助平台趋势洞察数据,指导企业开发中式茶饮融合产品,发挥平台补贴等优势资源,扶持“四只猫”“花田萃”等国产咖啡品牌迅速成长。
作为起家于农产品的新电商,拼多多在农业科研领域也进行了长期投入,先后主办了“多多农研大赛”“全球农创客大赛”“科技小院大赛”等多项农研赛事,积极探索数字新兴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
面对制造业同质化竞争,拼多多“新质供给”专项行动开创了“数字化改造+品牌建设+柔性生产”的转型范式。湖南邵东书包产业带通过平台消费数据分析,企业精准开发个性化产品,培育出多个本土品牌,实现从代工基地到品牌高地的跨越。浙江平湖羽绒服产业则通过线上直营转型和产品创新,构建起适应年轻消费群体的新质生产力。《新质供给一周年发展报告》显示,平台产业带95后、00后商家数量分别增长31%和44%,优质产品SKU数量增长超五成。
“千亿扶持”中的“电商西进”专项,通过免除物流中转费、扩大包邮区覆盖等措施,有效激活了西部消费市场。去年9月,拼多多率先免除青海、甘肃、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物流中转费,并持续扩大“包邮区”覆盖范围。率先带动优质供给走进西部。今年4月,“电商西进”进一步加码投入,将内蒙古根河、甘肃靖远等偏远地区纳入包邮区,并通过在东北增设中转仓,将物流时效从5天以上压缩至3天内。根据平台数据显示,宠物用品、户外防晒、潮玩周边等商品在西部订单量增长五成以上。
曾经,发往西藏的一条轮胎运费高达百元,运费与轮胎价格相当。为此,山东轮胎商家迈瑞途一度关闭了西部用户拼单权限。在“电商西进”举措推出后,其放开偏远地区发货限制,首日即获30多个订单,随后稳步增长,高峰期月销突破1万单。
今年适逢拼多多创业十周年,该平台始终围绕普惠的使命进行战略布局。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强调:“与十年前相比,我们的规模更大了,因此也必须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未来,我们将更多从社会公众利益和长期健康生态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
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也表示:“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将继续坚持消费者导向,专注于电商主业。”据其透露,平台在十周年之际,进一步明确将沿着“Costco+Disney”的方向,致力于融合“多实惠”与“好服务”,持续投入高质量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