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拼多多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这份成绩单恰逢拼多多成立十周年,展现了这家电商巨头在规模与责任之间的重新抉择。
财报显示,拼多多三季度营收1083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区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93.3亿元,同比增长17%。
这一表现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但拼多多的管理层并未试图掩饰,他们在财报会议中明确将增速放缓归因于“千亿扶持”计划的持续投入。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直言,愿意牺牲自己的利润来为平台生态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千亿扶持”是拼多多今年4月推出的重磅战略,承诺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1000亿元资金和流量资源扶持商家。成效隐藏在财报背后,平台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95后产业带商家数量增长31%。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拼多多相比其他平台显得比较低调:不参与外卖大战,也没有频繁提及对AI的关注。但在“千亿扶持”等长效生态投入的支撑下,拼多多正在构筑另一种竞争力。
为何在增速放缓时加大投入?
根据财报,拼多多的Q3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9.0%,达到1083亿元,主要由在线营销服务和交易服务收入增长推动。
这一增速放在当前电商行业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并不算差,但与拼多多自身过去动辄两位数的高增长相比,有所放缓。
本季度,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为533亿元,较2024年同期仅增长8.1%。拼多多表示,随着竞争加剧以及对商家生态系统的投入,在线营销服务的增长进一步放缓。
来自交易服务收入为5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这超过了市场预期,此前,受关税冲击影响,拼多多前两个季度的交易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5.8%、0.7%。
在成本和费用方面,拼多多总营收成本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397亿元增长18%至本季度的468亿元,主要是由于履约费用、带宽和服务器成本以及支付处理费用的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显著,财报显示,本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1%至43.3亿元,主要用于员工相关成本以及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
这些投入短期内挤压了利润空间,按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口径,拼多多本季度经营利润为27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280亿元,营业利润率为25%,低于去年同期的27%。
在财报电话会上,赵佳臻表示,市场竞争加剧,叠加"千亿扶持计划"下对生态的持续投入,导致收入继续承压,经营利润率同比、环比双双下降。管理层警告,本季度利润不能作为未来业绩指引,未来几个季度业绩可能出现反复波动。
但拼多多显然更看重长期回报。
“我们愿意牺牲自己的利润来为平台生态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强化业务核心能力,寻找新的增长契机。”赵佳臻表示。
赵佳臻在电话会议中表示,行业围绕新业态的竞争持续加剧,拼多多的业务正面临全方位的调整,各个主要参与者都在不断加大新业务投入。拼多多不会过分关注短期的行业动向和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在未来几个月,拼多多将继续投入真金白银反哺平台生态。
在十周年之际,拼多多展现出从追求规模到构建生态的战略转变,它正主动选择牺牲短期利润,投入平台生态建设。
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与十年前相比,我们的规模更大了,因此也必须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未来,我们将更多的从社会公众利益和长期健康生态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
千亿投入如何改变产业生态?
当电商行业陷入流量与价格的低维竞争时,拼多多想同时做好两件事:维持增长和扶持产业。
事实上,“千亿扶持”计划对拼多多平台生态的影响已经显现。在农业领域,拼多多将“千亿扶持”资源向农产品供应链纵深倾斜,通过“多多好特产”“新质供给”“电商西进”等举措,持续推动平台生态的高质量发展。
三季度,“千亿扶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电商的投入,“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先后走进湖北荆州、河南商丘、山东莱阳、四川安岳、陕西米脂等地数十个农特产区,推动各大产区从规模化向品质化发展。9月,拼多多投入10亿补贴资金、20亿流量资源包,联合平台30万农货商家上线“多多丰收馆”,促进各地农户丰产增收。
据拼多多发布的《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显示,平台对农业的投入收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农货商家数量同样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00后农货商家的数量同比增长超30%,农产品上行的空间后劲十足。
在产业带制造业领域,“千亿扶持”通过数据赋能推动新质转型。及至目前,很多产业带已经进入了转型的关键节点。
过去这个季度,拼多多“新质供给”专项团队先后深入惠州零食、佛山童装、邵东箱包、平湖羽绒、曹县汉服等数十个产业带,借助平台的数字化能力,通过“减免+扶持”的举措继续为商家提质增效,促进商品、原材料等供应链各个环节实现“累进式创新”,积极破解同质化竞争的产业难题。
以湖南邵东为例,当地一直是书包行业的“隐形冠军”,生产了全国七成以上的学生书包,但长期以代工为主的模式也一度让当地面临“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在拼多多的扶持下,当地商家借助平台的数据分析,进行精准的产品研发,先后涌现出了多个爆款品牌,推动邵东完成了从“代工腹地”向“品牌高地”的产业转变。
9月底,拼多多发布了《新质供给一周年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平台产业带商家数量快速增长,95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1%,00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4%,优质产品SKU数量同比增长超五成,产业带的品牌店铺也实现大幅增长,各大产业带正在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受益于“千亿扶持”在供给侧的持续投入,平台的消费潜力也持续释放。以西部地区为例,在免除物流中转费以后,宠物用品、户外防晒、潮玩周边等商品订单量增长了五成以上,极大地盘活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力。
从单纯的业绩增长,到规模与责任并重,拼多多正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陈磊表示:“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往前看,我们将沿着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使命,专注于电商主业,继续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坚定地投入平台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迈向‘Costco+Disney’的下一个十年。”
有分析认为,随着国补力度退坡趋势渐明,外卖大战逐渐平息,行业整体也将从非理性竞争回归到以效率、产品力、供应链能力和用户留存为核心的“基本面”竞争轨道。而这正是拼多多“生态价值”竞争力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