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职业“羊毛党”天都塌了。据媒体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仅退款”功能。
所谓“仅退款”,是指消费者对于网购商品不满意,可以直接要求商家退款,而不需要将货物退还给商家。如果说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消费者权益,是网购无法直接触及实物的情况下给消费者一次选择的机会,那“仅退款”就是各购物平台给自己“加戏”了,一度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策略之一。
这番步调一致的动作看似来得突然,其实早有端倪,我倒并不感到很意外。
从平台来看,早在去年7月,淘宝天猫就已经对“仅退款”规则进行了“松绑”,减少对优质服务商家的售后干预,同时加强异常行为识别,据说调整以来,商家申诉率直接下降了30%,今年3月下旬开始,阿里旗下的1688平台也全面取消了“仅退款”政策。
此外,京东、快手、抖音等电商平台也相继对仅退款政策进行了“回调”,就连最早推出“仅退款”功能的拼多多,也早就对相关规则进行了优化。直接目的都是一致的:尽量减少客户退款概率,保障商家权益。
政策端的信号在今年全国两会时也已释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针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货款两空等突出问题进行治理,明确表态将督促平台规范相关规则和行为,降低中小商户负担。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仅退款”显然违反了常理。这一最初旨在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策略必然招致部分人钻政策空子。2024年10月,淘宝曾披露过一个数字,“仅退款”优化策略上线两个月后,平台日均拦截不合理“仅退款”超40万笔。可以想象,这一数据背后羊毛党的数量只会更加惊人。要应对数量庞大的羊毛党“仅退款”,许多商家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产品成本以弥补“仅退款”部分的损失,变相回到“低价战”的老路。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在仅退款功能开通以来,我还一次都没有用过:单纯依靠平台的退货退款渠道和运费保险,我已经可以正常地保障我的消费权益。但在“仅退款”压力下,商家不愿意提升产品品质,甚至用偷工减料的方式维持价格竞争力,亦或是中小商家闭店退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却一点不少地分担了。
我相信和我一样的消费者肯定不在少数。到头来我们普通消费者和商家,都没有落得好处,都在为“仅退款”的负面影响埋单。
“仅退款”的初心也许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但如今来看,事实已经证明,它的功能已经变味了。
如今,各个平台整齐划一的动作,无疑是一次商业逻辑和常识的朴素回归。看似是在砍“消费者权益”,但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令人欣喜的信号。高压、无限“讨好”消费者的价格战下,最初的红利榨干后,边际效应会无限递减。如果价格的优惠、服务的倾斜要以商品质量为代价的话,它势必压缩商家的经营空间、牺牲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更长期、更深远的。
最近反复提到的优化营商环境、反对内卷式竞争,其实也是这样的道理。竭泽而渔,终不长久。对于商家和平台来说,此刻恐怕都松了口气,接下来更多的精力,还是要投入在如何用更高的“质价比”,留住当下的消费者这方面上。
回看电商平台发展十来年的经历,“低价低质”竞争的时代实际上不可能长久。尤其是在平台竞争越发全面、激烈的情况下,平台也需要留住优质商家,保障自己平台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借助稳定的物流供应链、丰富的产品供给,国内的电商产品价格实际上已经很有竞争力,最近流行的“反向代购”,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在这样的前提下,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和压力,并不会危害消费者的权益。相反,一个更加健康、符合商业逻辑的营商环境,会反过来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积极的消费体验,更有利于提升消费品质,在强调提振消费的当下更为重要。
“仅退款”条款下线后,期待更多的商家能将精力放在更多读懂消费者需求上,用好产品、好服务,回归最初和消费者间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