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7 11:10:50 股吧网页版
重温次贷危机经历?CDS市场需求爆火 这次的主角是AI
来源:财联社

  随着科技巨头们竞相准备借贷数千亿美元以推动AI投资,贷款机构和投资者正日益寻求那些防范风险的保障措施——在此背景下,对科技公司信用违约掉期(CDS)的需求,正变得格外火爆……

  银行和资金管理机构正竞相增加相关衍生品的持仓,当那些AI超大规模企业(Hyperscalers)出现债务违约时,这些衍生品将能提供赔付。

  数据显示,自9月以来,随着对甲骨文公司债券信用保护的需求激增,相关信用衍生品的成本已翻了逾一倍。截至11月7日的六周内,与甲骨文相关的CDS交易量激增至约42亿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2亿美元。

  摩根大通投资级融资全球联席主管John Servidea表示:“我们注意到客户对单一名称CDS的讨论兴趣重燃,这种讨论在近年已逐渐冷淡。这些超大规模科技巨头的评级虽高,但其借款规模持续扩张,市场风险敞口扩大,自然引发更多客户对套期保值的探讨。”

  债务激增下CDS需求火爆

  相关交易员指出,尽管当前这些衍生品的交易规模相较于预期涌入市场的债务总量仍显单薄。但对冲需求的增长,正昭示着科技企业如何通过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经济,进而主导资本市场。

  摩根大通策略师预计,未来数年投资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近期一系列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巨额债券发行涌入市场,包括Meta在10月下旬发售300亿美元公司债(创下美国今年最大规模企业债券发行),以及甲骨文公司9月发行的180亿美元债券。

  摩根大通上月报告显示,科技公司、公用事业公司及其他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借款人,已成为投资级债券市场的主力军。它们已取代长期占据最大份额的银行。随着企业在全球建设数千个数据中心,垃圾债券及其他主要债务市场也将迎来AI领域的融资浪潮。

  交易员表示,目前科技公司CDS的最大买家之一是银行,这些银行近几个月对科技公司的风险敞口急剧上升。

  衍生品需求的另一来源,则是那些寻求通过相对低成本对冲股票下跌风险的股权投资者。

  据数据提供商洲际交易所数据服务公司统计,上周五购买甲骨文未来五年内违约的保护成本约为1.03个百分点,相当于每保护1000万美元债券本金每年需支付约10.3万美元。

image

  相比之下,截至上周五,购买甲骨文股票到明年底下跌近20%的看跌期权,每100股成本则高达2196美元,相当于被保护股票价值的9.9%。

  重温次贷危机历史?

  无论如何,资金管理方和贷款机构此刻至少考虑降低部分风险敞口,可能确有道理:麻省理工学院今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95%的企业从生成式AI项目中,尚未能获得任何回报。

  尽管当前最大的借款方,多为现金流充沛的企业,但科技行业向来瞬息万变。即便是如数字设备公司(DEC)这样的昔日巨头亦可能逐渐式微直至被淘汰。而当前那些看似安全的债券,一旦数据中心利润未达企业预期,未来亦可能显现显著风险甚至遭遇违约……

  上月底Meta平台公司发行巨额债券后,与其相关的CDS首次开始活跃交易。CoreWeave相关衍生品交易目前也正日益火热——这家人工智能计算服务商因客户合同延迟履行而下调年度营收预期,其股价上周一应声暴跌。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危机前数年,高评级单一名称信用衍生品市场交易量曾远超当下水平——当时银行自营交易员、对冲基金、银行贷款组合经理等机构利用这类产品对冲或放大风险。

  雷曼兄弟倒闭后,相关信用衍生品交易量开始锐减,市场参与者曾普遍认为其难以再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当前对冲工具更为丰富,且随着更多债券通过电子化交易,信贷市场本身流动性已显著提升。

  Coherence Credit Strategies首席投资官Sal Naro认为,近期单一名称CDS交易量回升或许只是暂时的。其管理的对冲基金资产规模达7亿美元。“由于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CDS市场出现了一个小高峰。没有什么比看到CDS市场真正复苏更让我高兴的了。”

  但银行交易员和策略师们表示,就目前而言,相关交易活动正在持续上升。

  巴克莱银行信贷策略师指出,截至11月7日的六周内,与单个公司相关的信用衍生品总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6%,达到约930亿美元。“交易活动已经增加,市场兴趣肯定更大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