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5 19:55:00 股吧网页版
“大空头”战英伟达 “AI泡沫”论再起
来源:新华财经

K图 NVDA_0

  新华财经上海11月25日电 “AI泡沫”论卷土重来、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也成为引发此前美股、A股和港股三地市场AI相关成长风格、甚至整体风险资产大幅回调的原因之一。

  多数分析师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表示,从市场角度看,是否形成“泡沫”主要看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从产业本身角度,则要看投资是否已超过需求和自身承担能力。目前AI龙头公司已经开始有了可观规模的营收,AI投资强度仍较为合理。

  大空头再谈“AI泡沫”

  电影“大空头”原型、知名投资者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于当地时间11月24日通过首篇专栏文章《泡沫的标志:供给侧的贪婪》,进一步阐述了其对美股市场存在“AI泡沫”,且英伟达是一切“泡沫”核心的观点。

  伯里指出,当下的AI热潮正重演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一家与思科相似的公司再次成为“泡沫”核心,其不仅拥有推动AI发展所需的工具和资源,还具备了相似的前景,如今它的名字是英伟达。

  与25年前思科破纪录的市值类似,英伟达如今已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截至11月24日收盘其市值约为4.44万亿美元。

  伯里认为,1999年“互联网泡沫”的繁荣是由高利润公司所推动。当时纳指的强劲表现主要归功于微软、英特尔、戴尔和思科这四家科技巨头。

  “本轮AI热潮同样由高利润的科技巨头主导——包括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甲骨文。”伯里表示,这些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近3万亿美元用于AI算力基建,有引发“泡沫”风险,市场并未出现足够的需求,去支撑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

  伯里进一步表示,科技巨头的高昂资本支出并不可持续,为了建设数据中心和购买芯片,巨头们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下游应用端产生的实际收入却远远无法覆盖这些成本。

  哈佛肯尼迪学院的资深研究员保罗 · 卡瓦奥(Paulo Carvao)此前也将这一轮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做了对比。卡瓦奥认为,当下全球AI产业的投资狂潮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非常相似。

  卡瓦奥解释称,如今的AI行业虽然讲的是算力、模型和训练,但逻辑几乎一样:当年的“点击率”现在变成了“算力规模”(GPU数量、训练参数量),当年的“广告投放”现在变成了“芯片采购”。

  摩根士丹利此前预测到2028年,全球在AI数据中心和芯片上的总支出将高达2.9万亿美元。其中,科技巨头将提供1.4万亿美元,余下的缺口预计将通过债务融资填补。有业内人士预计,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不可避免也将在未来的募资中出现,这不得不让人们回忆起当年次贷危机的风险。

  英伟达回击“泡沫论”

  伯里此前已在社交平台上连发多篇帖文,质疑英伟达芯片的使用寿命、股票稀释以及AI公司间的“循环融资”。

  对此,英伟达在备忘录里回应称,英伟达的战略投资在营收中所占比例较小,且在全球资本市场每年筹集的约一万亿美元资金中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作为算力基石的英伟达GPU(图形处理器)的真实使用寿命究竟是多久也成了“泡沫论”的焦点。伯里认为,科技巨头正在通过延长芯片折旧年限、压低折旧费用,从而在财报上放大AI热潮带来的账面利润增速。从2026年到2028年,这种会计处理方式将使大型科技公司的利润被虚增1760亿美元。

  在此前第三季度财报后电话会议上,英伟达CFO科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强调英伟达芯片寿命较长,CUDA生态让英伟达GPU拥有超长使用寿命,六年前的A100芯片至今仍满负荷运行。

  在此次备忘录中,英伟达向分析师表示,今年更高的保修成本反映了Blackwell芯片架构的复杂性,并且这一情况已得到恰当核算,坏账费用已计入一般及管理费用中。

  在中金公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看来,并非所有的长期投资都是“泡沫”,对产业自身来说,投入远超需求和远超过自身承担能力才是“泡沫”。

  “AI需求的大小和未来空间是讨论泡沫问题的第一性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讨论:一是降本增效和提升生产率的内生需求,二是来自新应用场景的外延需求。”刘刚解释称,关于新应用场景这一点尚未有突破性进展,也是美股科技股自2022年底始终面临35倍的估值顶无法有效突破且“泡沫”声音不时卷土重来的根本原因。

  刘刚称,从生产率的提升、应用范围的扩大都可以看出AI技术仍蕴含潜能,短期二级市场的波动并不影响实体产业的投资价值。但结构会走向分化。在这个过程中,龙头间也将出现差异化表现,那些能够将领先模型与多元业务场景深度结合、形成可规模化商业闭环的企业,将更有机会受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