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人工智能“泡沫论”的激辩愈演愈烈。就在英伟达上周发布强劲财报后,华尔街著名“大空头”迈克尔·巴里(Michael Burry)在社交平台上连发多篇帖文,质疑英伟达芯片的使用寿命、股票稀释以及AI公司间的“循环融资”。此后,英伟达向华尔街分析师们发布了一份详尽的备忘录,对他的“指控”予以反驳。本周一,巴里再度发文,称仍然坚持己见,并将在稍后公布更多想法。
巴里“大战”英伟达
上周,迈克尔·巴里在社交平台X发文,质疑英伟达与OpenAI、微软、甲骨文等AI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数十亿美元“循环融资”。巴里称:“列出的每家公司都存在可疑的收入确认问题,如果把所有交易都算进去,那图表简直难以辨认。”
针对巴里的指控,英伟达已向华尔街分析师发布了一份详尽备忘录,予以全面反驳。该公司在备忘录中逐条回应了巴里的指控,指出其错误地描述了英伟达的业务实践、财务披露以及当前人工智能投资周期的现状。
英伟达明确否认与过往会计丑闻存在任何相似性,并特别强调:公司既不使用特殊目的实体(SPE),也不依赖供应商融资;其仅有的一项对外担保,公允价值也微乎其微。
此外,针对所谓“6100亿美元循环融资”的指责,英伟达称其毫无根据。公司澄清,其第三季度战略投资总额约为37亿美元,今年迄今约为47亿美元,这一规模仅占其营收的一小部分,与全球私人资本总量相比更是微不足道。英伟达还特别强调,其投资组合内的公司主要依靠第三方渠道进行融资。
本周一,巴里在X平台再度发帖称,他仍然坚持己见,并将在稍后公布更多想法,还提到了他在Substack上的一篇文章。

巴里在帖子中称:“英伟达向华尔街卖方分析师群发邮件备忘录,试图反驳我的论点。我坚持自己的分析立场。”
AI“泡沫论”争辩愈演愈烈
近日,越来越多知名投资人加入到这场AI“泡沫论”的讨论中。
当地时间11月20日,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之一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市场里确实有泡沫,但我们还没看到刺破泡沫的因素。”
达利欧认为,泡沫正在形成,但必须要有外部因素才能刺破泡沫,这个因素不太可能来自更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可能来自更高的财富税。
知名投资人段永平也加入其中。日前,他在回复网友时表示:“我不觉得英伟达是泡沫,我会一直卖put的。”
联博基金最新发表观点表示,尽管市场对AI资本开支的持续性存疑并引发波动,但美国科技巨头与关键赋能公司的财报指引均显示,2025年至2026年的资本开支与盈利趋势仍然强劲,印证AI产业动能持续。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多数AI相关企业均有稳定的盈利业务,持续为股东创造收益,这与2000年科技泡沫时期依赖概念炒作、缺乏盈利支撑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展望未来,为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全球企业乃至主权国家预计将持续加码AI投入至少至2026年,这有望将为相关企业的盈利增长提供可持续的支撑。”联博基金称。
沪上一位外资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时刻,在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存在“泡沫”的激烈争论中,对峙的双方都汇聚了众多认知水平极高、洞察力深刻的投资精英。
“双方阵营基于深度的行业研究、技术判断与市场洞察,各自构建了逻辑严密且极具说服力的论证体系。一方可能着眼于AI技术变革的颠覆性潜力与长期价值,坚信当前投资是对未来的合理布局;另一方则警惕于市场过热、估值透支与商业落地瓶颈,呼吁投资者理性与审慎对待。”该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