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1 16:04:49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湖北
1.我之前并没有觉得英伟达和其他公司铁索连环有什么问题,但这份分析揭露了火烧连营的风险明显加大2.原有的核心投资方清仓减持,虽然脸面上说的是投向AI的其他公司,但显然是问题暴露中3.我之前并没有觉得AI泡沫化有多严重,毕竟商业模式优于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期,但英伟达寅吃卯粮、财技腾挪,加上网络传播效率远高于没有互联网的上世纪末因此,初步判断,以英伟达为首带动的AI泡沫破灭潮启动,随之而来的是做空力量的加强、做空工具的增加,纳斯达克指数将进入一个幅度、长度都很大的周期。4.由于国内AI产业投资的主体有特殊性,泡沫化程度明显要低些,但显然无法独善其身
发表于 2025-11-21 15:49:30 发布于 湖北
#英伟达财报超预期,股价缘何大跳水?#英伟达财报的四大风险 带崩纳斯达克也许仅剩时间开宗明义,英伟达Q3季度报表有“四大风险”,华丽报表的下面隐藏的不是所谓美国iconAI的“杀机”,而是深刻的危机。在正式开始之前,先说明一下,英伟达的财务年度是非自然年制:FY25(2025 财年)→2024/1 —2025/1FY26(2026 财年)→ 2025/1 —2026/1一、盈利质量恶化“Blackwell芯片销量远超预期,云端GPU已售罄。训练和推理计算需求呈指数级上升。这是一句很“燃”的话。”本季收入:570.1 亿美元;净利润:319亿美元,表面的确亮眼。但是会计行业有一句老话,资产负债表是面子,利润表是里子,现金流量表是底子。英伟达财报显示:经营现金流OCF:238 亿美元自由现金流FCF:213 亿美元现金转换率(OCF/净利润)计算:238/319X100=74%对比上一财年:约为 91%也就是说:以前每赚100 美元利润,会产生 91 美元现金;现在每赚100 美元利润,只产生 74 美元现金,差17美元是“纸上利润”。而且,经营性现金流正在恶化:FY25 Q2:274.1 亿美元→FY25 Q3:166.3 亿美元(环比 -39%)FY26 Q3:约 238 亿美元(较峰值仍低 13%)注意,同一期间:收入从约 467 亿美元 → 570 亿美元(+22%)净利润从低于 270 亿美元增长到 319 亿美元。利润和收入在创新高,现金流却从高位掉下去再也没回去,这就是“盈利质量恶化”的典型特征。二、泄露天机的库存数据2025 年 1 月(FY25 年初):库存 100.8 亿美元2025 年 10 月( FY26Q3):库存 197.84 亿美元库存同比增幅:96%,一年之内,库存几乎翻倍!而且,库存天数(它比库存数量重要100倍):从 2024 Q1 开始:收入增速一路从 195% → 152% → 114% → 86% → 57% → 28%增长在极快速放缓。但与此同时:库存天数从 25 → 28 → 28 → 33 → 39(持续上升)也就是说,每1美元销售对应的库存占用时间,从25天拉长到39天。这种组合意味着:英伟达的收入增长已经明显放缓,同时生产/库存却继续累积 → 而且更重要的是!库存上升速度更快,收入增速下滑更陡,库存与收入之间“背离幅度”为历史最大。三、反常的应收账款+新手段——“云服务承诺当期确认收入”在Q3季度:应收账款(AR )暴增:2025年1月:230.65 亿美元2025年7月:278.08亿美元2025年10月:333.91 亿美元不到一年之内AR增长了约45%,多了103.26亿美元。AR增得越快,坏账风险越大,AR一旦超过 60/90 天,GAAP(美国会计准则) 要求计提坏账准备。★当然,只写到这里不是我的风格,为什么AR增加这么多,仅仅是英伟达给客户提供更长的账期吗?我在财报中看到了一组“奇怪”的数据:英伟达云服务协议金额为260 亿美元。在Q2财报中,英伟达“不公开”云服务协议金额,而Q3突然又重新公布。这一个“孤零零的金额”,完全没有前期数据作为对比。当然,并不妨碍我在英伟达Q2的8-K文件中,查到了一组数据:Q2的云服务协议金额是126亿美元。也就是说,季度环比增长 206%!2025 年 Q3:云承诺增长:+206% (季度环比)英伟达营收增长:大约 +28% (季度环比)两者结构完全不匹配。★这就是英伟达最新上线的“云服务承诺确认”收入技巧,和软银的远期衍生合约确认利润如出一辙。云服务承诺是指英伟达可以在未来使用云厂商(Oracle、CW)一定额度的云计算服务。但是:英伟达“卖”GPU 给云服务商→云服务商不支付现金→英伟达获得所谓的云额度→这些额度允许英伟达未来“使用”这些云服务商的计算资源。当英伟达卖GPU,却收到云额度而非现金时,这实际上意味着英伟达记入的不是现金,而是一份预付资产!按GAAP会计准则,它本不应直接计入“应收账款”!所以,从会计角度,英伟达直接确认GPU 销售收入为“应收账款”,属于严重的会计“违规”(当然不属于违法)因为理论上,只有当这些服务真正被消耗或结算时,英伟达才能“确认”这笔收入!云服务协议承诺本质是“未来多年预付资产”,这就等于英伟达变相用未来3–5年的现金流,换取了今天的营收增长。这也是英伟达本季度“应收账款”暴涨的真正原因。更有趣的是,应收账款AR本季度环比增加icon了 55.8 亿美元。英伟达本季收入570.1 亿美元,市场预期是:550亿美元,超预期约20亿美元。可如果剔除这55.8亿美元的AR,不仅没有超出预期,反而大幅低于预期。四、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一份财报最大的风险往往不在财报正文,而在“附注里”。在 2026 财年第三季度,我们与一位合作伙伴签订了一项协议,用于在其发生违约时替其承担设施租赁义务。我们的最大总风险敞口为 8.6 亿美元,该风险敞口会随着合作伙伴在五年内向出租方付款而逐步减少。该合作伙伴已将 4.7 亿美元存入托管账户,并签署了一份出售数据中心云容量的协议,从而降低了我们承担违约风险的可能性。★英伟达正在为“云服务商”租赁房屋的费用进行担保!那有没有办法知道这位合作伙伴是谁?我第一直觉就是CW,然后去查了CoreWeave 截至 2025年9月30日的最新季度资产负债表,果然,在里面找到了这一组数据:受限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非流动):4.7亿美元。也就是说,现在英伟达不仅要帮客户买 GPU,现在还要帮客户租机房放 GPU。★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来回答一个最重要的,也是关键的问题——英伟达的数据中,有多少是真实的销售收入,有多少是基于“循环融资”大概率属于虚增的收入?应收账款(55.83 亿美元)+库存(48.22亿美元)+云服务协议承诺(134亿美元)=238亿美元。本季度总收入:570.1亿美元。虚增部分的收入占比约为:41.7%。当然,这个比例只能作为参考。最后,我再来补充一组彭博的数据:对 909 家对冲基金的 13F 文件进行分析后发现,市场对英伟达的情绪呈现完全对半分裂:161 家基金增加了持仓160 家基金减少了持仓(统计区间为截至 9 月的三个月内)光环满身的英伟达,内里早已开始“腐烂”,这就是真相。依然会有很多人迷信英伟达,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高速增长,长盛不衰的“神话”,而当我们有能力看透神话时,所谓的神话只是另一种性质的谎言。$英伟达(NASDAQ|NVDA)$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