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大量Blackwell芯片可售” vs “5000亿美元订单要交,产能真跟得上?”
一边是英伟达CEO黄仁勋自信宣称“公司有大量Blackwell芯片可供出售”,另一边是市场对5000亿美元订单交付能力的隐忧。供应端的乐观表态与需求端的狂热预期直接碰撞,激起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应。
事件概述
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公开表示,公司有大量BLACKWELL芯片可供出售,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市场对AI芯片供应瓶颈的担忧。BLACKWELL作为英伟达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芯片,其产能充足的消息可能缓解下游企业(如云计算、自动驾驶厂商)的采购压力。全球AI芯片需求持续激增,而英伟达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主导地位。此次供应端明确释放的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当前BLACKWELL芯片的规模化供应已进入落地阶段,但具体订单分配和交付节奏尚未披露。若后续财报或客户合作公告进一步验证供需平衡,英伟达及相关生态链公司的股价可能获得支撑。不过,行业竞争和宏观经济因素仍需持续跟踪,目前事件对股市的直接影响尚待观察。
BLACKWELL放量供货,AI算力焦虑能解吗?
黄仁勋称“有大量Blackwell芯片可售”后,英伟达当日股价大涨超4%,市值逼近5万亿美元大关。作为AI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其股价变动带动了其他相关科技股上涨,进一步活跃了股市氛围。
Blackwell是英伟达推出的最新GPU架构,性能较前代Hopper H100 GPU提升了四倍,推理性能提升最高可达30倍,能源效率提高了25倍。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数据中心扩张迅速,对AI芯片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黄仁勋称业务非常、非常强劲,Blackwell部署在云端的需求已经被抢购一空,Vera Rubin的设计将取得良好进展。Blackwell Ultra平台的生产正在全速推进,需求异常旺盛,且Blackwell芯片首次实现了美国本土制造,有助于缩短交货周期,减少海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保障产品稳定供应。
黄仁勋在2025年10月28日的GTC大会上透露,未来几个季度英伟达手握5000亿美元的订单,需交付2000万颗GPU芯片,其中Blackwell芯片是订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5000亿美元订单对应的是Blackwell芯片以及明年推出的Rubin芯片的销售额,且未计入中国及亚洲市场,意味着英伟达在全球其他地区的AI芯片市场需求已经非常庞大。
国产替代链升温,资金提前埋伏
受AI芯片产业链关注度上升影响,A股部分相关企业受到资金关注。
旋极信息(300324.SZ)是AI芯片领域企业,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和系统解决方案。根据最新信息,该公司于11月18日获融资买入5066.16万元,两融余额达6.66亿元,较前一日上升1.26%,市场人气维持在高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
复旦微电(688385.SH)是国内领先的AI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FPGA、安全与识别芯片等产品的研发。上海国盛集团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1.0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2.99%,交易金额51.44亿元,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公司11月18日获融资买入6940.60万元,两融余额升至6.43亿元,ETF资金60日累计净流入达1.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