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7 17:42:30 股吧网页版
英伟达遭重要人物清仓
来源:上海证券报


K图 NVDA_0

  继软银、桥水之后,又一家资管巨头选择清仓英伟达。根据最新披露的13F文件,硅谷“风投教父”彼得·蒂尔(Peter Thiel)旗下的蒂尔宏观基金(Thiel Macro Fund),已在今年第三季度将其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份悉数抛售。

  彼得·蒂尔被誉为硅谷“风投教父”,其职业生涯与多家里程碑式的科技企业紧密相连。他于1998年联合创立支付平台PayPal并担任CEO;此后又创办了大数据公司Palantir。在投资领域,他同样成就斐然,成功早期投资了LinkedIn、SpaceX等十几家知名科技公司。

  蒂尔创立的蒂尔宏观基金(Thiel Macro Fund)最新提交的13F文件显示,今年三季度,该基金对其持有的54万股英伟达股票进行了“一键清仓”。

  在此之前,多家资管巨头也在今年三季度对英伟达进行了减持或清仓操作。其中,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之一桥水三季度减持了近472万股英伟达股份。截至三季度末,桥水持有251万股英伟达,数量相较于二季度末的723万股降低65.3%。软银上周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该公司于今年10月份出售了其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份,套现58亿美元。

  瑞银全球资产管理(美洲)11月14日披露的13F报告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该机构持有1.96亿股英伟达,相较于二季度末环比降低17.33%;巴克莱三季度持有英伟达股票数量较二季度末环比降低53.67%;美国银行和海纳国际集团三季度分别减持英伟达股票11.2%、11.11%。

  此外,瑞银集团、瑞士国家银行、蒙特利尔银行、汇丰控股、花旗集团等知名机构,均在三季度对英伟达进行了不同程度减持。

  近日,华尔街对于人工智能“泡沫论”的讨论愈演愈烈。

  美国银行此前发布的10月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随着人工智能(AI)概念股今年经历了持续的强劲上涨,全球基金经理对AI泡沫的担忧正上升至空前水平,54%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概念股已进入泡沫区域。

  沪上一位外资公募分析师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确实存在一定泡沫风险,这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基于对未来高收入的乐观预期而进行的相互投资。问题的关键在于,其盈利增速能否匹配庞大的投资节奏。若未来一两年收入未能实现倍数级增长,市场可能担忧其难以覆盖债务成本。

  不过,也有不少机构持不同意见。针对市场将当前AI热潮比作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担忧,路博迈集团董事总经理、亚洲主题投资负责人温演道发表观点称,当前AI领域的估值与资本支出基于扎实的财务表现,整体仍属理性。尽管资本集中度提高及巨头间相互依赖构成了潜在风险,但就目前而言,市场需求、产能、融资与项目执行之间仍保持着基本匹配。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布莱恩·莱维特(Brian Levitt)表示,尽管当前市场确实呈现出一些类似泡沫的特征,但整体而言,目前尚未进入典型的泡沫状态。他还强调,当今市场与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时期存在明显差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