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31 07:06:19 股吧网页版
全球首个五万亿美元市值公司!英伟达凭什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NVDA_0]

  如果我跟你说,有这么一家公司,它的体量,已经超过了德国、日本这样老牌发达国家的全年GDP!你是不是觉得我在讲一个科幻故事?

  但这不是科幻,这就是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商业现实。美东时间10月29日,英伟达股价开盘飙升,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跨过这一里程碑的上市公司。

  5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全球国家GDP排行榜上,它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三经济体”。从4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英伟达只用了不到四个月。

  那么问题来了:英伟达,这家卖显卡的公司,凭什么能登顶史上第一市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颗点燃了AI时代,被全球资本“种草”的公司,英伟达。

  让我们先把时间线拉长一点,感受一下什么叫“英伟达速度”。2023年6月,它的市值刚突破1万亿美元,但随后,它就开启了一场狂飙:从这1万亿到5万亿,只用了2年多时间。

  而黄仁勋的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福布斯榜上位列第八。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毫无疑问,正是过去这两年席卷全球的AI浪潮。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像是给英伟达按下了一个加速按钮,全世界突然发现,要驱动这些吃算力如喝水的AI巨兽,你必须拥有同一种“硬通货”——英伟达的GPU。

  在GPU不被理解的漫长岁月里,他们一直在“加速计算”这条赛道上默默耕耘。用老黄的话说,他们“重新发明了计算”。于是,它不再是那个仅仅为了让你在游戏里画面更流畅的“显卡”了,而是摇身一变,成了 AI时代的“发电机” 、“淘金潮里的唯一指定卖铲人”。

  有分析指出,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增长,基本上来自英伟达一家公司。2023到2024年,英伟达营收增长率高达125%,而其他芯片设计公司,大多只有20%左右的增长。

  面对如此惊人的增长,“AI泡沫论”的声音从未停止。但黄仁勋的回应方式,非常“理工男”,也非常有说服力——用数据和订单说话。

  在最近的GTC DC大会上,黄仁勋表示,2025到2026年,新一代Blackwell和Rubin GPU芯片,未来五个季度的预期收入,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目前订单量达到 2000万颗,是上一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出货量的 5倍。

  这庞大的需求来自哪里?就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云计算巨头:亚马逊、Meta、谷歌、微软、甲骨文、CoreWeave。黄仁勋预测,到2027年,仅这六家的资本支出就将飙到 6320亿美元。高盛的预测更夸张,他们预计2025-2027年,AWS、微软、谷歌、Meta、甲骨文五大云服务商的总资本支出将接近 1.4万亿美元,比前三年翻了近三倍!

  所以,英伟达的市值,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全球科技巨头真金白银、军备竞赛式的投入之上。如今,英伟达的市值已经领先微软、苹果一个身位,领跑“美股七巨头”。美国银行已经把它的目标价上调到了275美元,对应着6.68万亿美元的惊人市值。

  当然,挑战从未消失。AI落地依然充满算法、能耗、监管的挑战;对手环伺,从AMD到自研芯片的云厂商,再到华为、高通等新老玩家。

  人们用资本投票,不仅仅是投给一家公司的股票,更是投给一个他们相信的未来。英伟达如何用钱来创造更伟大的事情,是大家所期望的。

  对于英伟达、黄仁勋来说,到达了这样庞大的体量,4万亿、5万亿的市值数据已经成为新的地平线。忘掉市值,真正迈向人类科技的星辰大海,或是更大的愿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