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英特尔——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两大巨头,在经历了长期的分庭抗礼之后,终于正式走向战略结盟。
美东时间9月18日盘前,英伟达(NASDAQ:NVDA)与英特尔(NASDAQ:INTC)共同宣布,英伟达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认购价值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亿元)的英特尔普通股。交易完成后,英伟达预计将持有英特尔至少4%的股份,成为其重要股东之一。
与此同时,双方还宣布将携手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与计算中心产品,致力于加速超大规模计算、企业级及消费级市场中各类应用程序与工作负载的运行效率。作为合作协议的一部分,在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将专门为英伟达构建定制化的x86处理器,而英伟达则会将其整合进自身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并向市场推广。
在个人电脑方面,英特尔将设计并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片组的x86片上系统(SoC)。这批全新的x86 RTX SoC将为各类PC设备提供支持,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集成度CPU与GPU组合的持续需求。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1时,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与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共同召开线上发布会。黄仁勋透露,两家公司的技术团队已就解决方案和架构设计进行了近一年的深入探讨。而今年3月才上任的陈立武表示,他从就任第一天起就积极推动这一合作,“这是两家公司之间的历史性合作,我称之为‘一个我们可以共同合作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我们为英伟达成为英特尔的投资者而感到自豪。”对于此次合作,黄仁勋则称这是“我们认为这将是一笔不可思议的投资。”
的确,对英特尔自身而言,此次合作的意义尤为重大。这家曾在全球并购市场叱咤风云的半导体巨头,近年来正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市场份额持续被侵蚀、先进制程研发屡屡受挫、业绩大幅滑坡。在外界看来,与英伟达结盟不仅为英特尔注入了急需的资金,更可能重塑其技术路线与市场竞争力,成为英特尔重返辉煌的重要转折点。
作为一家覆盖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全流程的美国公司,英特尔由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和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于1968年创立,以存储芯片业务起家,后转型微处理器领域,1971年推出首款微处理器4004,自此拉开了世界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序幕。此后,英特尔长期稳坐美国乃至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头把交椅,无人能望其项背。
然而,时过境迁,这位昔日的半导体霸主已不复当年之勇。2024年,英特尔股价累计暴跌超过50%,成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表现最差的成分股。标普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被誉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去年11月初,标普全球宣布对道指进行调整,英伟达正式取代英特尔成为新晋成分股。这一变动不仅凸显英特尔行业地位的下滑,对这家曾站在技术创新巅峰的企业而言,更是一次沉重的象征性打击。

蔡淑敏摄
而在最新披露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中,英特尔营收虽达到128.6亿美元,同比增长0.2%,略超市场预期,但受重组成本及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净亏损仍达到2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16.1亿美元的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此前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也显示,公司营收126.6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净亏损扩大至8.2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AMD、ARM等竞争对手的崛起,英伟达和英特尔均面临多方面的竞争压力。通过合作,双方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共同推进新技术研发与产品性能提升。”半导体领域资深专家、电子创新网CEO张国斌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这笔投资很可能成为两家巨头长期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步,帮助它们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数据中心等未来关键技术领域占据更有利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外界普遍认为英伟达与英特尔的此次合作可能重塑当前半导体产业格局,尤其是美国另一芯片巨头AMD构成直接冲击。张国斌对记者表示,“目前AMD对英特尔构成最大竞争的领域正是数据中心和个人PC。而本次合作中,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x86 CPU,用于集成至英伟达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在个人计算领域,英特尔则将研发并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的x86 SoC芯片。这两项合作均精准针对AMD的核心业务。”
张国斌进一步指出,“可以预见,在数据中心领域,凭借‘英特尔CPU + 英伟达GPU + CUDA生态’的组合,AMD恐难有招架之力。该合作还可能冲击包括谷歌TPU在内的其他算力解决方案。而在个人PC方面,AMD显卡本就市场表现不佳,英特尔与英伟达的联手几乎形成‘无敌’格局。这样的强势合作预计将大幅侵蚀AMD的市场份额,对其构成严峻挑战。”
记者马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