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旗下乐道品牌在广州车展亮相,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对蔚来高级副总裁、乐道汽车总裁沈斐和乐道产品体验负责人、助理副总裁俞斌进行了采访,他们就产品节奏、换电体系优势、市场竞争策略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分享。
沈斐提到,原计划2025年上市的乐道L80因L90销量超预期,推迟至2026年一二季度发布。针对电池安全、新能源车购置税兜底等用户关切,乐道承诺对2026年交付用户100%兜底购置税,并强调换电体系的安全与补能优势。另外,沈斐认为,大电池增程技术存在“重量、成本、空间”三重短板,坚定主张走纯电+换电路线。
“炮打”大电池增程三重短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广州车展上多家车企发布了大电池增程车型,你们有压力吗?对这个趋势有什么看法?
沈斐:仅对于蔚来和乐道来说,我认为把纯电和换电做好,根本不用做增程,因为团队有换电网络的基础。如果是另外一个品牌且没有换电网络基础,就只能选择不同的路径。大电池增程有三个问题,增程器、油箱装在车上,首先就增加了重量,增加了成本,占据了空间。以前友商增程车用小电池,加上增程器后和纯电车的大电池重量差不多,但现在它的电池不断加大,增加了重量和成本,还少了空间。如果大电池增程车配置,比如动力性能、整体尺寸和乐道的产品一致的情况下,乐道新车的成本和价格肯定更有竞争力。
另外,全国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增加很多,充电条件越来越便利,企业却仍要提升电池容量,逻辑上有些解释不通。以前没那么多充电桩的时候不做大电池增程产品,为什么现在要做了呢?
最后是使用频率问题,如果增程用户需要使用燃油动力的场景一年可能只有三次的情况下,车主有没有必要多花不少钱去准备一套增程系统?这对用户来说其实不是很好的体验点。
大家的路线选择不同,蔚来和乐道团队认为纯电的核心是补能问题,所以坚决做换电,而不是在车上做低效率的配置堆砌。比如跑马拉松时路边会有补给站,不会有人把水带在身上跑。而越野跑的人则是把补给扛在身上跑,因为沿途没有补给站。
换电技术与新入局者存在区别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近期,京东联手广汽埃安、宁德时代,布局10万元以内新能源汽车的换电技术。面对新入局者的挑战,你们有什么感受?
沈斐:宁德时代一直是蔚来和乐道长期的供应商,对团队的换电体系非常了解。现在企业选择自己下场做换电业务,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意义。宁德时代入局换电,证明换电路线获得了更多汽车产业参与者的认可。
从技术层面讲,宁德时代多数的换电电池都是采用风冷系统,蔚来乐道则都是液冷系统。液冷系统能保证车主从海南岛开到哈尔滨,夏天到冬天性能比较一致,而风冷系统比较依赖天气条件。此外双方的产品还有一些其他结构上的问题,技术区别很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明年新能源车的购置税调整,乐道有什么策略应对?
沈斐:针对排产到明年才能交付的乐道用户,企业一定会有购置税的兜底策略。我想提醒关注的朋友们,今年12月跟往年想象的形势可能不太一样,不只是购置税挑战,还会有各种地方补贴政策调整,11月底、12月的走势还要且走且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白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