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科技正推动全球产业的变革,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创新备受关注,如何看待我国新能源的未来投资趋势?
近日,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朱岩接受21世纪经济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新能源技术等投资领域,蔚来资本始终以产业视角审视技术价值。除技术本身外,量产可行性与成本控制是核心考量维度。
“我们首先要看技术能否被制造出来,以及能否通过短距离供应链整合降低零部件与物流成本,实现低成本生产。”朱岩认为,市场接受度与资源整合能力同样关键,需确认企业用户与消费者的接纳意愿,并借助资本力量帮助被投企业快速对接客户资源,加速产业化进程。
技术量产可行性是新能源投资重点
《21世纪》:蔚来资本在评估一项新能源技术(如氢能、储能)的投资价值时,除了技术本身,如何判断其与中国庞大产业链的协同能力和商业化落地速度?中国的产业生态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哪些土壤?
朱岩:蔚来资本会关注技术的量产可行性与成本控制,看技术能否被制造出来,以及能否通过在短距离内找到便宜的零部件、降低物流成本等方式实现低成本生产。同时,也会考量市场接受度,关注是否有企业用户和消费者愿意接纳、使用该技术,并且会借助资源整合推动落地,帮助企业快速找到客户,助力其在高效率、低成本的产业链支持下完成产业化,满足客户需求。比如,我们曾帮助美国主动悬挂技术公司ClearMotion在常熟建工厂,6个月实现从破土动工到产品下线,并对接客户推动量产。
中国的产业生态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首先是具有完备的产业链,以汽车产业为例,上海周边100公里内可找到大部分零部件,为技术转化提供硬件生产支撑。其次是拥抱创新的氛围,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对创新拥抱度高,是优质的用户群体。再者是强大的创新驱动力,企业已走出低成本竞争模式,需靠创新打造产品优势,很多企业也在大量投入创新。还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中国培养了大量工程师,根据斯坦福大学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顶尖AI研究人员中,40%以上具有中国背景,这为创新提供了深厚的人才基础。此外,还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与引导,新兴产业政策能催生大产业,对经济发展意义深远;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中国资本市场表现良好,为创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通道。
《21世纪》:我们注意到蔚来资本投资的许多企业都具备了出海的特质。资本除了提供资金外,如何为这些中国科技企业量身定制全球化战略?企业该如何应对海外市场政策、标准等差异?
朱岩:在为中国科技企业量身定制全球化战略方面,蔚来资本会引导企业深入了解海外市场特点。海外市场多为分立的小市场组合,需以生态化思维运作。比如,建工厂时雇佣本地工人、输出技术以提升当地能力,与本地渠道商等参与者分享利润,共同构建生态,同时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推动海外市场的工作开展。
《21世纪》:在氢能、储能等细分领域,不同技术路线的量产难度和成本结构差异显著。蔚来资本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并在投资中如何选择更具量产潜力的技术方向?
朱岩:氢能、储能不同技术路线的量产难度和成本结构差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质上是效率、成本与场景适配性的博弈。我们在投资决策中会通过深度产业链调研、政策周期判断和场景化需求分析,评估技术成熟度、成本下降潜力、政策导向和场景适配性等维度,平衡技术创新和风险,筛选出最具量产潜力的标的,优先选择具备规模化量产基础+明确商业化路径的技术方向。
《21世纪》:在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过程中,除了资金支持,资本方还能在哪些环节提供关键助力?
朱岩:除了资金投入,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扮演“价值连接者”和“产业加速器”的角色,具体来说可以分成四个维度。首先是场景验证与早期订单支持,我们帮助被投企业进入到真实的产业场景,例如在蔚来汽车的供应链中,为具备潜力的新技术提供测试验证机会,甚至可能直接导入订单,帮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迭代、成熟。
其次是关系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资源对接,比如选址建厂、规划产能、对接政府资源等等,蔚来资本依托自身产业生态,系统化地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化初期的落地难题。第三是在核心团队组建与组织赋能方面,因为在技术走向量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研发人才,同样需要懂交付、擅长项目管理,以及熟悉供应链和市场的管理者。我们已经为多家被投企业主动推荐,并且协助引入了具有从0到1量产经验的高管,补齐了团队短板。另外,我们还会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帮助企业对接新的战略合作者,既包括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也包括其他的潜在投资者,共同构建长期共赢的生态圈。
企业出海需长期耐心资本
《21世纪》:过去中国制造出海,如今是“中国智造”和“中国方案”出海。在绿色科技领域,中国企业出海的核心竞争优势正从“成本效率”转向什么?哪些“中国创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最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朱岩:在绿色科技领域,中国企业出海的核心竞争优势正从“成本效率”转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品力,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协同能力、创新生态支撑下的商业化落地能力。在“中国创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中,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最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解决方案,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世界领先,在换电、自动驾驶、芯片开发等领域均有创新,此外,中国在电池领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优势,相关技术也具备全球性解决方案的潜力。
《21世纪》: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下,绿色科技领域的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哪些新风险?
朱岩:当前,国际经贸局势呈现出较高复杂性,尤其是美国市场的政策调整节奏加快。在此背景下,各企业需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审慎定位,积极探寻自身的竞争优势。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恶化问题,蔚来资本提出,应倡导国际的协作应对策略,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创新的竞争机制及财务分配方案,有效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挑战。
《21世纪》:蔚来资本如何帮助被投企业做好准备,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化运营体系?企业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朱岩:我的建议是企业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能力: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海外市场,掌握海外市场的特点和需求,适配市场特性开展业务;其次要具备生态合作能力,愿意与本地参与者分享、合作,共同构建市场生态;同时要保持耐心,海外市场拓展需要经历一定过程,要有长期投入和运营的耐心,此外还要具备持续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升级,维持核心竞争力。
《21世纪》:绿色科技投资以周期长、早期风险高著称。蔚来资本如何构建其长期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的运作体系?
朱岩:在构建长期耐心资本运作体系方面,蔚来资本会呼吁更多针对创新的基金,要求资本周期足够长,允许投资过程中的失败概率,同时依托健康的资本市场作为退出通道,比如中国当前表现良好的内地及香港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