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在医药健康产业领域动作频频,出台了多项创新药支持政策,从研发、审批、生产到市场准入全链条发力。上海证券报记者4月15日从“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政策落地的重要载体,北京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建设全面提速,将集中打造最优的国际化医药创新生态。
专家表示,这种政策与空间布局协同发力的“组合拳”举措,预计将在年内催生出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业务产出成果,为北京市打造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加码全周期支持创新药发展
4月以来,北京发布了《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国际医药创新公园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等,推出覆盖创新药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措施。例如,重点储备和服务不少于10家本市拟上市医药企业;培养引进1000名优秀人才,打造支撑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层次人才梯队;新设100亿元规模医药并购基金;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压缩至20周以内等。
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屈浩鹏介绍,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从去年启动,截至目前北京共有10个品种纳入试点,最快的用时18个工作日,临床试验启动最快用时3周,远远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系列举措,包括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以及研发基础设施和审评优先政策,意味着北京正加速向‘全球医药创新策源地’目标迈进。”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表示。
园区提速打造医药创新高地
2024年,阿斯利康、礼来、拜耳等8家外资药企集团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机构,其中6家位于国际医药创新公园。
据了解,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位于南五环两侧,南中轴以东、京台路以西部分,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8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约300万平方米,已落地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以及6家外资药企研发中心。
“北京将在国际医药创新公园集中打造最优的国际化医药创新生态,为外资龙头企业和全球顶尖人才来京发展以及我国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拓展业务提供广阔空间。”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剑华说。
协同发力医药健康产业加速升级
在政策与空间建设的双重驱动下,北京医药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正加速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迈进。”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介绍,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4%;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达58人,总数居全国之首。今年以来,全市8款创新药械产品获批上市,迎来“开门红”。
“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强监管行业,其发展离不开临床、注册、入院等政策的不断完善。”林剑华表示,北京将在医药创新公园发挥国家药监局六大审评中心集聚优势,开展监管技术创新,形成可复制的监管创新范式,为全国探索有益经验。
在仲崇明看来,创新药政策与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建设相互协同,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合力与产业集聚效应。“政策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从研发到临床应用,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鼓励医企建立研发咨询合作机制,布局研发管线,而园区内丰富的企业资源和创新平台,为医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仲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