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京东“二选一”及“对美的巨额罚款”的消息在社交平台流传。“双11”前夕,有消息称,京东强制商家在其他平台的商品价格不得低于京东,并设立巡查小组对违规商家处以重罚。有截图显示美的集团因此被罚款500万元。
随即,京东内部人士回应“对美的巨额罚款”为谣言,美的方面也明确否认被罚款。美的集团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网络上相关提及美的的文章属于不实信息。
10月29日,京东内部人士对上证报记者透露,近期“京东对美的巨额罚款”“京东二选一”等谣言,是因为京东要求在自己平台上的售价不能高于其他平台,引发与抖音直播间之间的价格竞争而产生的。
该京东内部人士称,京东要求在自己平台上的售价不能高于其他平台,这种做法是确保销量大的平台价格具有竞争力,让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到合适的价格。这种主动比价本质是为消费者构筑价格防护墙。“‘二选一’本质是限制去别的平台经营,所以京东不是‘二选一’。‘二选一’概念被模糊使用,既是对京东正常价格策略的曲解,也有借法律标签制造负面舆论的嫌疑。”
但在10月30日,抖音大家电负责人李文涛在朋友圈发文,称京东“二选一”属实,并表示:“京东此前也将类似行为界定为‘二选一’。”

抖音方面人士回应上证报记者称,京东方面此前的回应从侧面印证了“平台主动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自主经营权”的事实。此外,京东以巨额罚款为约束,禁止家居家电商家参与抖音电商平台营销活动。“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和参加其他竞争性平台促销活动”均属于监管部门已认定的“二选一”违法行为。
此外,该抖音人士还对记者表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于2021年发布关于“二选一”典型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明确“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参加其他竞争性平台促销活动”等行为,属于通过实施“二选一”排除、限制竞争的情形。
此次发文中,李文涛还提及2023年“双11”期间,京东曾批评某头部主播与品牌方签署的“最低价协议”,认定其为“因一己私利损害品牌商长期发展、伤害消费者基本权益的‘二选一’行为”,并呼吁监管部门治理“伪全网最低价”。
有互联网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京东与抖音的“二选一”之争,表面看是电商领域常见价格竞争的延伸,实则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深层矛盾。当平台经济进入生态竞争时代,资本不仅通过商业策略争夺市场,还可能通过操控舆论影响消费者认知与行业秩序,而这种现象的危害远超传统商业竞争。
该行业人士称,“双11”这个消费窗口需要的是良性竞争生态。各平台应该比拼商品质量、服务水平、物流效率和消费体验。健康的市场竞争应该推动行业共同进步,让消费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该行业人士进一步表示,对于行业而言,这也是一次集体反思的契机。平台企业应当认识到,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唯有回归商业本质,在提升用户体验、创新服务模式上持续投入,才能赢得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附:抖音大家电负责人李文涛朋友圈原文
从昨晚到现在,朋友的消息就没停过——全在问我怎么成了京东“二选一”新闻里的“引用素材”。
说实话,我比你们更懵。没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也不知道谁扒了我朋友圈截图。但既然这么多明显同质化的文章都要带上我,那我也不藏着,把话说明白,把道理讲清楚。
京东卡商家命门,是真的!
媒体没曝光前,早就有商家找我吐苦水,细节听得人火大:
不让用抖音“双11”大促优惠券,就因为用了会比京东卖得便宜,直接断商家的优惠价格路径;
专门搞“巡查团”盯抖音直播间,抓到用券就下狠罚——单个商品罚500万,三个就罚4500万,这哪是处罚,简直是抢钱;
已经有商家真的被罚了,敢怒不敢言。
这些商家不是不想反抗,是反抗不了。他们在京东的销量占比高,一大笔货款还压在京东手里没结算,一旦硬刚,货款可能就没了。最后只能咬着牙停了抖音的大促,眼睁睁看着到手的增量生意飞了。
更气人的是,抖音是自掏腰包补贴商家做消费券促销,商家能多卖货,消费者能得实惠,本来是双赢的事,结果被京东横插一脚,全给搅黄了。
这就是“二选一”,没什么好洗的!
别扯那些弯弯绕,这就是明摆着的“二选一”。
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早有定论,在某电商平台“二选一”处罚决定里写得清清楚楚:“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参加其他竞争性平台促销活动”,就算“二选一”。
“双11”的优惠券,就是促销的核心。京东不让商家用抖音的大促优惠券,本质上就是不准商家参与抖音的大促——这对照着监管定义看,还有什么好辩解的?
两年前骂别人“二选一”,现在自己干得更狠?
最讽刺的是什么?两年前的2023年“双11”,京东还跳出来指责某头部主播和品牌的“最低价协议”,说那是“损品牌、坑消费者的二选一”,还呼吁监管管管这种“伪全网最低价”。
当时我特别认同京东这个观点,觉得终于有人说句公道话。结果现在再看,京东自己做的事,比当年它骂的还过分。
前几天我看到京东“二选一”的报道,忍不住发了朋友圈吐槽。今天再问我,我的态度还是没变:好的商业模式,从来都是利他的。不是靠逼商家、坑消费者来维持的,商家本来已经够难了,在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扶持商家政策下还敢给商家动辄处罚、冻结货款,不知道哪来的自信。
平台想做“全网最低价”,可以,但别靠吸商家的血!
想在自己平台搞“全网最低价”,没人拦着。你要是有诚意,就自己掏钱补贴商家、让利消费者,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低价,商家愿意,消费者也买账。
但现在呢?自己不愿意掏补贴,守不住低价了,就用高额罚款、冻结货款这套手段,逼着商家不能跟其他平台合作,逼着消费者没法在别处买到价格优惠的商品——这搞出来的根本不是“全网最低价”,就是京东当年自己骂的“伪全网最低价”,就是在“损害品牌商发展、伤害消费者权益”!
实在拦不住了,就凭借自己市场支配地位逼迫商家在京东降价,让他们把其他平台补贴的钱也承担了。不管这样的低价让商家的利润率变得多低,都通过“毛利保护”,让自己维持一个高利润,旱涝保收。就这样靠吸商家的血搞出来的“全网最低价”,还不感激商家的让利,对外宣传时说的都是京东为消费者谋福利、绝口不提是谁在实际补贴消费者,甚至还骂商家“价格歧视”。
作为一个电商行业从业者,真心奉劝京东:与其盯着商家的直播间、卡着商家的货款,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服务和优惠。毕竟,商家不是任人拿捏的工具,消费者也不是只能在你这买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