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外卖布局火热的同时,其在消费金融领域也有新动作。4月21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金”)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更新了负责人及高级管理人员备案,原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兼副董事长Ondrej Frydrych仅保留副董事长一职,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之职由张含春接任。

风控背景高管掌舵捷信
公开资料显示,张含春于2017年11月加入京东,现为京东副总裁、京东科技风险管理相关负责人。此前,张含春曾任京东旗下厦门易汇利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京东旗下上海恒先君展企业信用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本次京东资深高管进入捷信消金也意味着其对捷信消金的布局进一步加深。

作为首批四家消费金融的试点公司之一,捷信消金成立于2010年,曾是中国唯一外资独资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注册地为天津市。
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表示,同意捷信消金调整股权结构及变更注册资本。通过这次获批,京东集团通过股权穿透间接合计持有捷信消金65%股权,成为捷信消金最大股东。这也意味着,捷信消金彻底告别外商独资,加入“京东家族”,而京东也正式拿下一张全国性消费金融公司牌照。
早在2024年底,天津银行就曾透露,京东集团将主导捷信消金的这次重组。刘强东为最终实益拥有人的京东系两家公司合计出资32.5亿元,拥有捷信消金65%的股份。重组完成后,京东旗下两家公司将成为捷信消金控股股东。
此次重组通过先减资,后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的方式,将捷信消金注册资本从70亿元减至50亿元。在减资环节,原股东Home Credit N.V.放弃获取减资款的权利,持股比降至2%。
增资阶段引入晶东贸易和网银在线等战略投资者,重组后各股东出资额及股比为:晶东贸易出资25亿元占股50%;网银在线出资7.5亿元占股15%;中国外贸信托出资6亿元占12%;天津开发区国资出资5.5亿元占股11%;天津银行出资5亿元占股10%。
对捷信消金布局进一步加深
科技尽头是放贷?在业内看来,京东收购捷信消金的核心意图在于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在此之前,京东仅持有网络小贷牌照——京东盛际网络小贷牌照。据官网介绍,盛际小贷是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主要业务包含:京东金条、京东白条、企业主贷和京企贷。
当前全国共有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中有25家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有3家,包括小米、蚂蚁和唯品会。由此可见,消费金融牌照十分稀缺。
博通咨询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曾指出,消费金融牌照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完善和行业规范化进程的加速,具备实力和合规意识的企业有望在市场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京东作为头部电商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独特的消费场景和成熟的白条类产品,获得牌照后不仅合规性得以加强,还有望实现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
尽管牌照到手,但捷信消金的历史包袱也不容忽视。捷信消金2017年至2019年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82%、3.98%和3.6%,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为6.02%、4.83%和5.95%。后续虽未披露,但不断出售不良资产包的动作也透露出其资产质量承压的状况。
银登网数据显示,捷信消金自2023年起转让的不良贷款项目未偿本息总金额已超过240亿元,最近的一次不良资产包转让发生在上个月。3月7日,捷信消费金融发布2025年第3期个人不良贷款 (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该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达1.84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超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