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继续进军晶圆代工领域。
当地时间4月29日,在英特尔代工大会(Intel Foundry Direct Connect)上,英特尔展示了其代工业务的最新制程路线图与生态布局。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Bu Tan)强调,自今年3月上任以来,他已将代工业务提升至公司战略核心,推动从制程开发到客户服务的全面优化,带领其代工战略进入下一阶段。
按照最新的规划,英特尔的制程路线已经延伸至2028年。从18A到14A,再到未来演进版本,野心颇大。

(英特尔代工制程路线图,图源:英特尔)
根据英特尔对芯片的制程工艺的命名,从“纳米”单位进入“埃米”时代。Intel 7纳米更名为“Intel 4”、其后是“Intel 3”、“Intel 20A”、 “Intel 18A”。
英特尔表示,目前,Intel 18A制程节点已进入风险试产阶段,并将于今年内实现正式量产。其中,英特尔亚利桑那州的Fab 52工厂已成功完成Intel 18A的流片,18A节点的大规模量产将率先在俄勒冈州的晶圆厂实现,而在亚利桑那州的制造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进入量产爬坡阶段。
据悉,在客户拓展方面,NVIDIA、博通、智源科技、IBM等龙头企业已经相继开始采用Intel 18A制程进行流片测试。
接下来,Intel 18A制程节点的演进版本为Intel 18A-P,其早期试验晶圆目前已经开始生产,预计是在2026年推出。在2028年,还将演进为Intel 18A-PT,可通过Foveros Direct 3D先进封装技术与顶层芯片连接,混合键合互连间距小于5微米。
再看Intel 14A,英特尔代工已与主要客户就Intel 14A制程工艺展开合作,发送了Intel 14A PDK(制程工艺设计工具包)的早期版本。英特尔表示,这些客户已经表示有意基于该节点制造测试芯片,相对于Intel 18A所采用的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Intel 14A将采用PowerDirect直接触点供电技术。
同时,英特尔代工流片的首批基于16纳米制程的产品已经进入晶圆厂生产。英特尔代工也正在与主要客户洽谈与UMC(联电)合作开发的12纳米节点及其演进版本。
除了晶圆代工制造,英特尔也涉足先进封装领域。英特尔通过Foveros Direct 3D堆叠与EMIB 2.5D桥接技术,结合14A与18A-P节点,为客户提供系统级集成服务;面向未来高带宽内存需求的EMIB-T、以及Foveros-R和Foveros-B等新技术也在大会中首次亮相,进一步丰富了封装方案 。
生态系统建设方面,Synopsys、Cadence、Siemens EDA与PDFSolutions等都是英特尔核心合作伙伴,联发科、微软、高通等主要代工客户也在现场站台。并且,英特尔代工加速联盟(Intel Foundrys Accelerator Alliance)新增了多个项目,包括英特尔代工芯粒联盟(Intel Foundry Chiplet Alliance)和价值链联盟(Value Chain Alliance)。
不过,英特尔依然面临着挑战和压力。一方面在晶圆代工领域,它直面最先进工艺节点的竞争,占据半壁江山的台积电,还在朝着新制程演进。
日前,台积电在技术研讨会上宣布,其N2(2纳米)制程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进入量产。并且,台积电还推出了N2P作为N2系列的扩展,在N2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性能降低功耗,计划于2026年实现投产。
而N2之后将进入A16(即1.6nm)节点。台积电表示,A16相比N2P在相同电压和设计下,性能可提升8-10%,并且强调A16最适合用于信号路由复杂且供电网络密集的特定HPC产品,A16量产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进行。
更进一步的A14(1.4纳米)制程预计于2028年量产,A14 SPR升级版则锁定2029年推出。这也意味着2028年将是英特尔和台积电竞赛的一个新节点。
另一方面,英特尔自身的内部困境也需要突破。当前裁员与削减资本开支等举措,虽有助于短期财务改善,却也反映出公司在转型中承压。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未来,英特尔需在加速先进工艺研发与量产的同时,优化内部运营效率与成本结构,以应对台积电的技术领先与市场优势,实现代工业务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