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推进,外资独资控股期货公司的发展也在不断取得新进展。日前,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的《关于核准乾坤期货有限公司变更股权、实际控制人的批复》显示,核准乾坤期货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高盛集团有限公司(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变更后,其由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高盛中国)全资持有,出资额为3.17亿元。至此,境内有4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设立或获批),分别是乾坤期货、摩根大通期货、摩根士丹利期货和瑞银期货。
从行业发展来看,2020年1月1日,我国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政策被取消,并先于证券、基金行业落地。当年6月18日,我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成功获批。2023年,摩根士丹利期货成为我国第二家外资独资控股期货公司。2025年1月,摩根士丹利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摩根士丹利期货已正式开展业务,主要提供中国境内商品期货经纪业务。今年4月,随着瑞银集团实现对瑞银证券的全资控股,瑞银期货也随之成为外资独资控股期货公司。
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中国证监会官网还披露了《关于核准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金融期货经纪业务资格的批复》,核准摩根士丹利期货金融期货经纪业务资格,经营范围变更为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意味着外资独资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市场人士看来,外资独资控股期货公司的进入和业务发展,将对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创新升级、提高流动性以及完善行业规则和制度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西安交大客座教授景川认为,外资独资控股期货公司具有广泛的国际客户基础与跨境服务经验,能够吸引更多海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此外,外资机构熟悉国际规则,有助于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制度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期货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外资独资控股期货公司通常服务大型机构客户,其进入我国期货市场,将引入更多元化的交易主体和投资策略,有助于提高我国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提升发现价格功能的效率。同时,其在全球大宗商品业务方面的布局,也有助于我国期货品种在国际市场形成更具代表性的价格基准。此外,还有助于提高以人民币计价的期货品种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增强人民币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的影响力。整体来看,通过吸引外资,聚集高端技术和人才,有助于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符合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景川进一步表示。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同样认为,外资独资控股期货公司的持续进入,是我国期货市场化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其可以让我国期货市场参与结构更加多元化,使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越来越具有国际定价的权威性,以及让以人民币计价的期货资产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定价标准。
不过,王红英从监管角度提醒,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客户进入,监管层需要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合规和监管,尤其是跨境监管需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景川也认为,随着外资机构的深度参与,监管层虽然在跨境监管、合规要求、风险控制等方面面临着更高要求,但这将促进我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外资独资控股期货公司的进入,不仅是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这个市场主体更是推动我国期货市场结构优化、制度完善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关键力量。”景川说,未来,随着更多外资机构布局中国期货市场,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也孕育着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