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亿航智能(Nasdaq:EH)正式发布新一代长航程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VT35。航程超200公里,定价650万元,亿航智能期望通过VT35与EH216-S互相协同,实现从“低空中短途”到“低空中长途”的生态闭环。

瞄准中长途交通
满载航程超200公里,经济巡航速度超216公里/小时,最大续航时间超60分钟,无人驾驶,有效载荷超200公斤——对应两个乘客和日常行李。VT35的一系列参数,鲜明地揭示了亿航智能向跨城市、跨海域、跨山区等中长途交通出行场景进行开拓的战略目标。
在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看来,拥有以上参数的VT35将有效补充当下中短途出行方式,解决民航60—150公里距离的盲区。“我们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核心城市群或湾区、群岛地区布局打造‘空中交通一小时’生活圈,将拥有更加高效快捷、绿色环保、经济便利的解决方案。”王钊表示。

会上同步公开售价,VT35标准版在中国市场的官方指导价为650万元。王钊笑着表示,“这个价格竞争力极强,亿航也有盈利空间。”
双机协同
一直以来,亿航智能因拥有目前唯一一款已经通过完整适航认证的载人eVTOL型号——EH216-S而受行业瞩目。EH216-S采用多旋翼技术路线,续航时间25分钟,最大航程30公里,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空中观光领域。VT35的推出,意味着亿航智能有望实现从低空中短途到低空中长途的生态闭环。
除了扩张商业应用场景,在本次发布会上,亿航智能方面着重强调了VT35与EH216-S在各方面的协同能力。
在研发层面,亿航智能既往通过EH216-S的开发应用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积累、全备份架构设计以及集群管理能力都帮助了VT35的研发。同时,亿航智能现有工厂的部分设备进行替换后就可以生产VT35,帮助VT35的成本降到最低。
在运营层面,与现有的一些长航程eVTOL不同,VT35尺寸、重量明显偏小——最大起飞重量不足一吨,整机长度约8米,高度约3米,翼展约8米。这不仅意味着VT35可以适配绝大部分城市内的起降场地,同时也能够复用EH216-S的起降场,在现有的起降点与运营站点直接部署,提升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为产业规模化降本提供支撑。
推进适航审定、商业化
发布会上透露,后续亿航智能一方面将基于VT35推出倾转旋翼版本,以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将全力推动适航审定工作开展。
王钊介绍,今年3月中国民航局已受理亿航智能递交的VT35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型号合格证(TC)申请,目前该项目正按计划开展各项内部测试与试验飞行。“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适航认证路径与成功经验,将为VT35审定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助力审查进程高效推进。”王钊表示。
发布会现场,亿航智能与文成县浙江之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福马通用航空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签约,未来各方将围绕VT35的采购推广、运营发展等环节开展紧密合作,携手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此外,今年8月,亿航智能与合肥市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将VT35系列产品总部落户合肥,共同推进低空经济生态建设。合肥市已于9月发布了《合肥市低空经济场景发展白皮书》,目前合肥市政府平台公司已经采购VT35长航程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VT35新一代长航程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将与面向城市内空中交通场景的EH216-S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中短途+中长途’智能低空立体交通生态,推动先进空中交通安全、有序发展。”亿航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华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