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哔哩哔哩(09626,以下简称“B站”)与灵犀互娱的一则诉讼判决,为B站正在寻找的第二增长曲线撕开一道伤口。(详见财中社《B站一审败诉被判赔百万:阿里灵犀互娱要掐B站盈利的“咽喉”?》)
4月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一审判决B站旗下SLG(Simulation Game,策略游戏)手游《三国:谋定天下》(以下简称《三谋》)构成对阿里巴巴(09988)旗下灵犀互娱《三国志·战略版》的不正当竞争,判令B站与广告发布者共同赔偿100万元并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对凭借游戏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的B站来说,这称得上“晴天霹雳”。
财报显示,B站2024年营收268.3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移动游戏业务收入达到56亿元,同比增长40%,增幅最大。高毛利业务的增长带动毛利润同比增长61%,B站得以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实现连续盈利。
B站的移动游戏业务中,2024年6月推出的《三谋》贡献最大。B站在年报中称,增长得益于《三谋》的出色表现,其早期的成功以及策略类游戏的长生命周期特性,让公司有信心令其成为经久不衰的旗舰游戏之一。
看起来,B站想要通过游戏业务,开发其第二增长曲线,但这一策略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除了上述提到的游戏侵权问题外,策略类游戏自身的流水规律也是其发展的桎梏,而B站少得可怜的游戏自研,更让人怀疑游戏成为B站稳定第二增长曲线的可持续性。
游戏研发减少,扭亏主营来源非自研
通过对比B站四个主要业务的环比增速,可以看出移动游戏业务的增速显著减少。
2024年三季度,B站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之时,移动游戏收入为18.23亿元,环比增长80.93%,增值服务、广告、IP衍生品及其他收入环比增速分别为-24.03%、2.79%、9.86%。到了第四季度,移动游戏收入环比增速降至-1.38%,增值服务、广告、IP衍生品及其他收入环比增速分别为9.28%、14.05%、-18.06%。
原因可能是《三谋》这类重氪金、重垂直类的SLG游戏,存在流水前高后低的规律。《三谋》2024年6月在iphone端上线,三季度其流水开始爆发。而七麦数据显示,进入第四季度,《三谋》流水已经出现了下滑,2024年10月1日-11月15日,其iPhone端流水为1489.87万美元,仅为前一季度的23.80%。
同时,B站所在的游戏市场竞争白热化,尤其三国题材SLG游戏领域,网易《率土之滨》、阿里灵犀互娱《三国志·战略版》等竞品众多。如《三国志·战略版》长期稳居 App Store 畅销榜前五,给B站带来很大竞争压力。B站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游戏品质、丰富玩法、优化技术,以吸引更多玩家。
B站在年报中称,移动游戏的增长彰显了B站在高质量游戏长期运营方面的决心和实力。公司还计划利用在游戏行业的独特优势,继续致力于为用户带来高质量的ACG游戏,同时进一步探索不同游戏类型的其他机会。
查询招聘平台上B站的招聘岗位,与游戏策划相关的超200个岗位,占到在招职位的约1/5,涉及游戏文案策划、游戏生态运营、游戏特效设计师、游戏后端开发等多个工种。
在2024年5月B站举办的游戏发布会上,B站还宣布对《三谋》首年投入至少1 亿元现金扶持生态,同时倾斜价值1亿元流量资源用于游戏的长线运营。
2024年B站的销售及营销费用增长了12%,达到44亿元,增加主要是由独家授权游戏的营销开支增加所致。
然而游戏业务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研发投入。上市之前的2017年,B站的游戏收入曾占到总营收的80%以上。2018-2022年,B站不断加大游戏自研投入力度, 研发投入也跟着水涨船高,从2018年的5.37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47.65亿元。因为终止部分低效项目,聚焦核心产品,2023年-2024年,B站的研发开支在减少。2024年,研发开支进一步下降至36.85亿元,同比减少 18%,公司称减少主要是因为2024年研发人员人数下降及2023年第四季度所产生若干游戏项目的一次性终止开支。
聚焦主要游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是好事,然而B站游戏营收担当《三谋》却是外部团队制作,其开发主体是浙江华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B站只持股10%。在自研游戏开发减少、主要靠外部团队研发的游戏,B站想凭借这样的策略打翻身仗,有效性存疑。
增速“见顶”,UP主收益骤降
B站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背后,实际上也反映出用户增长显著放缓的当下,其社区生态正在面临困境。
2024年,B站的日均活跃用户1.04亿,月均活跃用户3.41亿,增长分别为6%和4%。尽管用户仍在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2024年,B站月活用户分别为8700万、1.1175亿、1.858亿、2.717亿、3.145亿、3.29亿、3.41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5.06%、58.13%、46.24%、15.75%、4.61%、3.65%。
不难发现,2021年是B站月活用户高速增长的“见顶”年。这之后的三年,B站月活用户同比增速已降至低个位百分数。
而月活用户增速趋缓的同时,B站的内容生态建设也遭遇巨大挑战——活跃UP主的数量仍保持增长,但Up主的收入增幅下滑明显。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近310万UP主在B站获得收入,其中通过广告和增值服务获得的总收入同比增长21%。对比来看,2024年上半年约有210万UP主在B站获得收入,从广告和增值服务获得的收入同比增幅为30%。
也就是说,2024年,在B站赚到钱的UP主变多了,但UP主的个人平均增收幅度放缓较明显。B站Up主抱怨在B站挣钱越来越难了。
Up主在B站平台获得收入的方法大致分四类:B站平台激励,用户的投币,直播打赏以及接商务广告。
一方面,平台的创作激励一直在下降。2024年,B站调整了视频创作激励年度计划,4月起,B站UP主视频基础激励设置上限为每月2000元。
有不少UP主表示,在新的激励计划下,收入明显减少。一些UP主提到,以前一个有10万播放量的视频能挣50元左右,现在可能不到10元,收入骤降约80%。
另一方面,UP主的广告分成也在降低。2023年B站UP主分成占广告收入的 40.8%,2024年这一比例骤降至25%。2024年B站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28%至81.9亿元,按比例计算,UP主分成从约38亿元下降至29.8亿元。
UP主增多、总分成“蛋糕”减少逾8亿元,这一变化主要源于B站商业化路径的调整。一方面,2024年效果广告收入占比65%,增速超40%,此类广告依赖算法精准投放而非UP主植入,降低了分成需求;另一方面,1%的头部创作者占据70%的商单资源,平台通过“花火商单”平台优化匹配效率,减少了中小UP主的无效分成。
但B站头部UP主们的生存环境,可能比B站描述的更难些。
知名UP主木鱼水心曾发布动态表示,2023年前四个月未接到任何广告,B站的创作激励甚至不足以支付办公室租金。
B站美食区头部UP主“大祥哥来了”发布2024年自述视频称,因轻信“商业大佬”而负债数百万元。其做自媒体收入暴跌,为偿还由自己担保、邀请朋友参与投资的700多万元资金,大祥哥已被迫卖掉迈巴赫抵债,掏空父母积蓄、挪用奶奶的养老钱。
市象《“围剿”B站》的相关报道也显示,流量明星粉丝与吐槽UP主之间的对抗已然升级至最新形式——“冲商单”。
所谓冲商单,即流量明星粉丝通过向品牌方施压,要求品牌方终止与B站特定UP主的商业合作,可以让UP主吐槽明星的相关内容迅速下架,直击命脉,最终将影视区"恶霸"UP主们斩落马下。而这种玩法,相较于粉丝们过往通过控评、举报、占领弹幕区的人海战术,高效精准得多。
市象称,当下,B站影视区UP主们的分层越发明显——大UP主在品牌主与算法推荐间走钢丝,中腰部及以下的UP主则在激励缩水与商单门槛中批量退场。
作为B站的流量根基,多元化的创作内容、相对少的广告干扰,曾构筑起B站令人愉悦的社区氛围。但现在,B站盈利的巨大压力下,部分中腰部乃至不同领域头部UP主收益已然江河日下,B站提供新颖、多元且吸引人内容的能力势必受限,用户对B站的关注和依赖度还能持续多久,恐怕是B站CEO陈睿最需斟酌和平衡的战略性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