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进退维谷”。
11月17日,阿里巴巴(09988.HK,以下简称“阿里”)正式公测其全新AI应用“千问”。
这款整合了淘宝、高德、饿了么、飞猪等全线生活服务的AI助手,对标OpenAI,体现阿里全面进军AI to C市场的决心。千问也被视为阿里AI时代的“未来之战”,旨在打造一个“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
而就在11月初,身为大模型创业公司的月之暗面发布的Kimi K2 Thinking(以下简称“K2 Thinking”)模型,在海外开源平台Hugging Face上引发下载热潮。
巨头携技术+产品+生态优势强势切入,正谋求融资的月之暗面,更多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产品体验的不足被诘问、生态能力近乎于无的“偏科”,再次让月之暗面创始人及CEO杨植麟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体验落差
月之暗面11月6日开源发布的K2 Thinking,是2024年底“DeepSeek冲击波”后,杨植麟带领团队第二次展示其大模型AI团队技术实力。之前的7月,K2刚刚发布。
也是通过K2不错的技术口碑,月之暗面被传出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
K2 Thinking发布后,其在Humanity's Last Exam、TAU-Bench等重要基准测试中,超越GPT-5、Claude 4.5等全球顶尖模型,引发海外开发者的广泛关注。
在专业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智能体工具的调用测试中,K2 Thinking的得分达到93%,是第三方机构测量到的最高分。短短两天内,该模型下载量已超过5万,成为人工智能全球最大开源社区Hugging Face最热门的开源模型。“这是另一个DeepSeek时刻吗?”Hugging Face联合创始人Thomas Wolf在社交平台上发出这样的疑问。
当前,海外开发者对K2 Thinking的赞誉主要集中在其性价比和开源开放性上。K2 Thinking采用超稀疏MoE(混合专家模型)架构,以1万亿参数位居全球大模型前列,但每次推理只激活3.2%参数(320亿),在效率上表现出色。另据CNBC报道,K2 Thinking的训练成本仅为460万美元,远低于国际同级别模型。
发布一周后,杨植麟以及合伙人周昕宇、吴育昕在Reddit社区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线上AMA(Ask Me Anything)。
关于训练成本,杨植麟明确表示460万美元“不是官方数字”,并表示很难量化培训成本,因为主要部分是研究和实验,这部分无法包含在一次性训练成本当中。
同样,技术指标的优势并不能完全转化为用户体验的领先。
在知乎等国内平台,不少用户反馈K2 Thinking存在“话唠”问题,思考时间较长,Token消耗巨大。虽然团队解释这是为了更好完成复杂任务而设计的“长思维链”特性,但与竞争对手相比,在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上仍有差距。
杨植麟在AMA环节承认,“我们训练K2思维的方式,倾向于用相对更多的Token来思考,以达到最佳结果。”这种技术选择体现了团队性能优先的策略,但也暴露出在产品优化方面的不足。
生态短板
月之暗面目前的商业模式主要依赖API调用和开源生态影响力。以每百万Token的API调用成本来对比,K2 Thinking的输入和输出成本分别为0.15和2.5美元 ,GPT-5分别为1.25和10美元。
K2 Thinking的百万token输出价格仅为GPT-5的四分之一。这种低价策略有助于快速获取开发者用户。
但自从停止投流后,Kimi面临着双线作战。
国内,既要应对DeepSeek的技术压力,又要迎接阿里千问、字节跳动(以下简称“字节”)旗下豆包、腾讯(00700)旗下元宝等的生态竞争。国外,虽然开源模式获得认可,但要让用户和开发者真正从OpenAI和Anthropic“投奔”而来,用户对其使用体验不佳的质问表明月之暗面还有不少工作要推进。
身为独立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目前“技术-产品-生态”的完整闭环较头部竞争对手距离明显。
DeepSeek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写了国内AI格局。2025年初,DeepSeek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的开源模型迅速用户破亿,月之暗面首当其冲:Kimi市场占有率下滑,To C投流暂停。月之暗面的月活用户跌至2025年5月的1408万,不足DeepSeek1.69亿月活的十分之一。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巨头生态的挤压。
接近2025年末,千问App直接整合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试图打造“未来AI生活超级入口”;元宝则借助微信超10亿月活的流量红利,通过微信搜索、生活服务九宫格等社交入口直接导流;豆包则凭借今日头条、抖音等字节系生态,打造全渠道的流量入口。
与此同时,2025年9月以来,OpenAI也发动了一场AI电商基础设施改革。
9月,OpenAI推出即时结账与ACP(开源智能体电商协议),包括内置Stripe即时结账功能、力推ACP作为AI商业公开标准、与Etsy及Shopify百万商户结成首批商户合作伙伴;10月14日,沃尔玛(WMT)与OpenAI战略合作,客户和会员能够直接在ChatGPT内完成沃尔玛购物;10月28日,PayPal(PYPL)接入ACP协议。
QuestMobile报告还展示了最新的AI应用格局。2025年10月,AI原生应用中,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DAU最高,5410万;DeepSeek有2860万,腾讯旗下元宝仅560万(不包括微信调用)。OpenAI旗下ChatGPT日活大致在1亿-2亿间;而阿里 AI 2 C入口的夸克,10月日活约3370万,计入阿里内部认为未被第三方统计数据,日活大致为5000万-6000万。
资深TMT分析师王铮指出,“ChatGPT这波的特点是因为流量已经足够大,所以成为了新的分销渠道。国内在原有平台上加AI助手就没有那么根本性的变革的感觉,还是原有的体系做了增强。”
在国内AI应用还未有突破亿级规模的情形下,阿里显然想做那个“先锋”。
作为独立创业公司,月之暗面生态建设上的短板显而易见,缺乏阿里、腾讯和字节那样的业务场景和数据反馈闭环。尽管技术领先,但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优势,仍是未知数。
杨植麟曾将K2比作“乔戈里峰”,虽非最高,却是最难攀登的山峰,象征技术攻坚的艰辛。这种技术理想主义的精神值得尊敬,但在激烈而快速的市场竞争下,月之暗面并不明显的技术优势已难以维系大模型公司在大浪淘沙中走得更远。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发布的2025年胡润中国U40企业家榜,32岁的杨植麟以73亿元身家位列第28名。在大模型“六小虎”不断被洗牌的过程中,尤其是中美领军企业技术、产品加生态“三位一体”的攻势下,2026年的胡润榜,杨植麟的身家,升,还是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