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2 06:02:00 股吧网页版
跳转广告的“是非账”并不难算
来源:经济日报

  一则引发反感的广告可能会伤害品牌形象。解决跳转广告,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持续施压、细化规范、强化执法;另一方面,淘宝等广告主也应主动负起责任。

  近日,一则“淘宝跳转广告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开。尽管消息真实性尚待核实,却迅速登上热搜。对常年活跃在互联网上的用户而言,这新闻虽有些突然,却并不意外——毕竟,“跳转广告”早已是网民集体吐槽的“流量梗”。

  比如有网友直言,“致所有APP的一句话:我想打开淘宝,我自己会打开。”还有用户喊话:“打开哈啰单车和高德导航的时候,淘宝你知不知道我用这两个软件都是要干正事、干急事?”这些戏谑中透着无奈的声音,说出了用户对频繁、强制跳转广告的普遍反感。

  事实上,涉及跳转广告问题的远不止淘宝。如今打开各类APP,不是跳向各大购物平台,就是被弹窗广告“围追堵截”。一些音乐、动漫等APP也被频繁点名——熄屏片刻再切回,又得再看一遍开屏广告。如果说这些还只是影响体验,那么导航途中因广告跳转而中断,则可能直接威胁用户安全。

  用户的反感情绪可以理解。不过,把跳转广告的板子全部打在淘宝身上,可能打错了人,至少不完全对。

  要厘清责任,首先要搞清楚广告投放的机制。跳转广告通常涉及两个主体:一是淘宝这样的广告主,即“甲方”,负责花钱买广告;二是承接广告并具体展示的各类APP,也就是“乙方”,它们才是用户直接使用的载体。一般来说,淘宝等甲方购买的是广告曝光服务,至于广告如何展示,是弹出还是跳转,往往由乙方APP或其代理公司自行决定。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双11”等大促期间,淘宝等甲方会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但用户从外部APP“摇一摇”跳转至淘宝的行为,多源于第三方媒体受平台或商家委托所投放的开屏广告。这些广告的技术参数完全由媒体侧独立设置,甲方既未参与其技术方案的制定,也无法干预其系统运作。

  作为用户,我们理解其需要商业收入来维持运营,承接大厂广告是其中重要的收入来源。但追求收益不能没有底线。此前,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都曾出手整治“摇一摇”广告,可惜的是,接下来“滑一滑”“跳一跳”“碰一碰”们又出来了,不断试探用户底线。

  是什么让各类APP铁了心一样,对跳转广告“不离不弃”?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头部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广告发布收入高达7128.8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广告总收入八成以上。当用户的每一次“误触”都能带来真金白银,平台便很难管住自己的手。

  用户的耐心在流失,平台的小动作却层出不穷。跳出“谁该打板子”的争论,想解决跳转广告,还得从根儿上找办法。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持续施压、细化规范、强化执法;另一方面,淘宝等广告主也应主动负起责任。出钱的人说话往往更有分量,广告主在投广告时,可以事先约定别用那些惹人烦的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对用户的干扰。

  一则引发反感的广告,非但达不到转化效果,反而会伤害品牌形象——这笔账,其实并不难算。相较短期的点击数据,用户的好感与品牌的声誉,才是更宝贵的长期资产。这或许正是那则“调查”传闻背后,公众最想告诉APP的一句话。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