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4 05:57:00 股吧网页版
互联网巨头加码硬件 大模型应用加速落地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兴技术和市场需求往往首先通过软件实现和验证,然后再应用到硬件产品中。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硬件的举措,可能意味着,经历过“百模大战”,AI大模型进入了应用落地的加速期,正在消费端和工业端同步改变世界

  ◎记者李兴彩

  OpenAI将以65亿美元价格收购一家人工智能设备初创公司,并计划推出人工智能“伴侣”设备;机器人则成为亚马逊、谷歌、Meta等国际互联网巨头共同的“心头肉”……近期,国际互联网巨头动作频频,共同点之一是加码智能硬件。

  “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物理AI正在让硅谷再次‘变硬’。”对于互联网巨头的新动向,有半导体业内人士表示,新兴技术和市场需求往往首先通过软件实现和验证,然后再应用到硬件产品中。经历过“百模大战”之后,AI大模型进入应用落地的加速期,正在消费端和工业端同步改变世界。

  互联网巨头涉足智能硬件

  OpenAI再次吸引了全球科技圈的关注,但这一次,却是因为智能硬件。

  近日,OpenAI宣布,将以近65亿美元估值的全股票交易,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维(Jony Ive)联合创办的一家人工智能设备初创公司。这是OpenAI迄今为止开展的最大规模收购,也是其“AI硬件计划”的开启。

  对于加码智能硬件,OpenAI CEO奥尔特曼表示,人工智能在人类能力方面实现了巨大飞跃,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计算形态来充分释放其潜力。OpenAI将打造一款“消费硬件领域前所未有的高品质产品”。

  事实上,包括OpenAI在内,国际互联网巨头都在通过收购、投资等多种方式,纷纷“变硬”。

  比如在大热的机器人领域,Meta在今年2月组建了机器人研发团队;亚马逊在今年5月宣布“具备触觉感知”的Vulcan机器人正式部署,该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力反馈传感器,能实现亚马逊仓库中库存补货流程的自动化;OpenAI先后与Figure、X1等著名机器人初创公司合作,并在今年正式回归了机器人赛道。除了持续加码机器人赛道,谷歌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AR眼镜等可穿戴设备,正在通过硬件强化其包括Google Assistant、AI服务、云计算等在内的AI生态系统。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2025 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表示,谷歌正处于向人工智能平台转型的新阶段,谷歌的研究成果正在为世界各地的个人、企业和社区带来现实。现在,谷歌有超过30%的代码由AI协助编写,并推出了与Gemini配对的智能眼镜等,研究项目Project Astra致力于探索能够理解周围世界的通用AI 助手的未来能力。

  国际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智能硬件,反映出何种技术趋势,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逻辑?

  “国际大公司的动作,往往就是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风向标。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物理AI正在让硅谷再次‘变硬’。”对于互联网巨头的新动向,有半导体业内人士表示。

  智能硬件加速迭代

  小小的鼠标和键盘,由于嵌入了AI大模型,就具备了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功能,功耗还更低,从而风靡办公用品市场。

  “受益于下游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公司在物联网连接市场(智能家居、ESL、办公等)及音频市场的主要客户数量和新增客户的出货量,都有显著提升;一些新开拓的垂直市场如智能储能BMS、智能网关等也贡献了新的销售额增长。”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泰凌微如此介绍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2.47%的原因。

  AI大模型正在带动传统硬件走向智能化,并加速AR眼镜等新智能硬件加速迭代。

  “可以选择风跟踪人吹,风避人吹,还可以根据人的位置自动调节风力。”在5月22日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这样介绍小米空调。空调智能化的背后,正是毫米波雷达+AI大模型。

  “未来,不做AI的芯片公司,是没有前途的。”展望AI及半导体产业发展,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戴伟民说。影智科技CEO唐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AIGC对智能家居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在AIGC的助推下,不光是所有产品,所有空间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当下,不仅是智能硬件,AI大模型已经在重塑智能化设备和现代工业流程。

  泰凌微也表示,目前公司主要的销售额来自物联网领域。从无线连接和端侧 AI 角度,更大的市场在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仓储物流、工业传感等领域,这些领域市场空间远大于消费电子领域,是未来的增长点和增长方向。

  回溯到1956年,明斯基等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时,意图是“让机器替代人类的体力劳动”。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演化到将人类从“信息检索和分析”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正在向“人类伙伴”的方向演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