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榜单》(下称《榜单》)出炉,共有265家企业入围营业收入、进出口总额、纳税贡献和创造就业4项百强榜单,较上一年度增加7家。这是记者从今天举行的2025年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百强发布会上获悉的信息。
9家企业同时上榜4项榜单
新出炉的《榜单》透露着不少信息。记者注意到,2024年度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榜单的榜首企业地位稳固,其中,营业收入榜首为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纳税贡献榜首为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进出口总额榜首为达功(上海)电脑有限公司,该公司还新晋成为“创造就业”榜首。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有9家企业同时入选4项榜单,包括历峰商业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等,显示了部分外资企业在多维度经营中的卓越表现。此外,同时上榜3项榜单的企业有25家,同时上榜2项榜单的企业有58家。

目前上海累计吸引外资超过3700亿美元,拥有近8万家外资企业,全市超1/4GDP、约1/3税收由外资企业提供。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朱民表示,外资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截至2025年9月,上海累计认定外资研发中心631家,超过50%的外资研发中心集中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链,在集聚全球科技资源,促进科技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外资企业更是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力量。截至2025年9月,上海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60家,投资决策、研发创新、财资管理、采购分销、供应链管理等总部功能不断增强,构筑了全球资源配置的发达网络,在推动上海提升城市能力和增强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在外资方面,今年1-9月,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764家,比去年同期增长5.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20.63亿美元。
美国企业连续第五年位居数量榜首
上榜企业是在沪外商投资企业的核心力量。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介绍,在具体榜单方面,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占全市参加外商投资年度报告企业总营业收入的31.16%,入围门槛为99.96亿元,平均值达到316.5亿元;百强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占比44.68%,入围门槛为29亿元,平均值106.25亿元;百强企业的纳税总额占比31.75%,入围门槛为5.94亿元,平均值为18.16亿元;百强企业的总就业人数占比17.50%,入围门槛为1674人,平均值达到3886人。

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同时登上营收与纳税贡献双榜前十,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上海卓越的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正是米其林持续加码在沪投资的原因。”米其林中国区副总裁吴俊毅介绍道。2021年,米其林上海工厂启动了高性能子午线轮胎改扩建项目,同年投资近10亿元,二期工程第一阶段开工;2024年,米其林又成立了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致力于将新型无毒生物基树脂业务引入上海。
从境外投资者的国别/地区分布来看,美国、日本、德国企业持续领跑,合计在榜单中占比达55%。其中,美国企业上榜87家,较上年度增加4家,连续第五年位居数量榜首。
记者还了解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外资集聚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在浦东新区上榜的149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有128家注册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其中9家企业位于临港新片区。
21家金融企业上榜成增长引擎
记者注意到,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综合实力强劲,纳税贡献普遍增长。据介绍,该行业中,共有19家企业入围榜单。其中,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与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表现尤为亮眼,同时跻身4项榜单。
记者获悉,生物医药行业中,9家企业上榜纳税贡献百强,其中8家年度纳税总额实现同比增长,7家实现两位数增长比例。共有10家上榜进出口总额百强,8家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凭借较大的进出口总额增幅,新晋上榜。
金融业是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增长引擎。黄峰介绍,从今年上榜情况看,共21家金融企业上榜。营业收入榜单中金融企业8家,其中5家年度营业收入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新上榜企业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较大。保险业在营业收入方面表现突出,在上榜的8家企业中占据6席。在纳税贡献百强中,外资金融企业共有14家上榜,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与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纳税增幅尤为显著。
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同时入围营业收入、纳税贡献和创造就业三项榜单。正如公司首席对外事务官王宏林所说,友邦的发展,每一步都踩着中国开放的节拍。1992年,友邦人寿跟随改革开放浪潮,作为中国首家外资保险公司落户上海;2020年,金融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公司顺势完成内地法人机构改建,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近年来,上海推出了《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更加坚定了友邦扎根中国、深耕市场的决心。